逐蜜人生:孙大和的蜂业传奇
发布时间:2025/5/8 10:46:01 作者:齐晋 浏览量:25次
逐蜜人生:孙大和的蜂业传奇
韩仁芳 南京市江宁区作家协会 2025年05月06日
在湖熟街道的广袤乡村,有一个名字如同蜂蜜般甜蜜而温暖,他就是孙大和,一位养蜂专业人,一位在蜂业领域书写传奇的追梦者。他的故事,充满艰辛与奋斗、挫折与希望,每一个篇章都洋溢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梦想的执着。
孙大和的童年,是在贫穷的阴影中度过的。9岁那年,父亲的离去,如同一道沉重的阴霾,笼罩着他和母亲的生活。家庭的重担过早地压在了他稚嫩的肩膀上,初中未毕业,他便毅然决然地选择回家务农,用自己的双手支撑起母亲的脊梁。然而,单靠种田耕地,生活的甜蜜始终遥不可及,一年拼死拼活的劳动,收入仅400元。母亲心急如焚,而孙大和也在心底暗暗发誓,一定要通过努力,改变家庭的命运,让生活变得甜蜜起来。 一个偶然的机会,母亲带着孙大和找到了舅舅,希望舅舅能教他养蜂。舅舅看着这个朴实的小伙子,心中满是欣慰,欣然同意收他为徒。从此,孙大和踏入了蜜蜂的神秘世界。起初,养蜂的道路充满了荆棘。他摸不清蜜蜂的性情,常常被蜇得鼻青脸肿,心中的恐惧和疼痛让他一度想打退堂鼓。然而,舅舅的悉心教导和耐心鼓励,让他逐渐掌握了养蜂的技巧和奥秘。舅舅告诉他,蜜蜂的世界是一个神秘而有序的王国,蜂王如同“皇帝”,享受着王浆的滋养,肩负着繁衍后代的重任;工蜂则是勤劳的“仆人”,它们不辞辛劳地采集花蜜,为了整个蜂群的生存和发展默默奉献。了解到这些,孙大和对蜜蜂的敬畏之心油然而生,他开始用心去观察、去学习,与这些小生命建立起了深厚的情感。
随着时间的推移,孙大和逐渐掌握了养蜂的精髓,他带着蜂群,走南闯北,追寻着花源的脚步。哪里有鲜花盛开,哪里就有他和蜂群的身影。他跑山谷、进林子,风餐露宿,夜宿凉风。每到一个地方,他首先要考查周围的环境,确保没有污染,才会放心地放蜂采蜜。他虽然识字不多,但却深知蜜蜂采什么花酿什么蜜的重要性。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努力,第一年养蜂,他就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收入达到了八千元。这一笔收入,如同黑暗中的一道曙光,让他看到了生活的希望,也坚定了他在养蜂道路上继续前行的决心。 然而,命运似乎总是喜欢考验这位坚韧的追梦者。31岁那年,风华正茂的孙大和,却因长期在外的辛苦和劳累,患上了尿毒症,还出现了视网膜脱落的并发症。这突如其来的打击,让他的生活陷入了绝望的深渊。面对病魔的折磨,他没有怨天尤人,而是选择了坚强地面对。贤妻不离不弃,陪他跑遍各大医院,找遍名家和民间偏方,花去了巨额的积蓄。然而,病情却依然没有好转。在绝望之际,孙大和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开始依靠喝蜂王浆来自我救治。奇迹发生了,经过几年的坚持,他的病情逐渐好转,最终完全康复。这次经历,让他对蜂产品的好处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他心中萌生了一个更大的梦想——做蜂产品,传承蜂文化。
康复后的孙大和,不再去远处放蜂,而是开始深入了解周围的环境和资源。他发现,虽然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蜜源变得多样分散且总量减少,但周围几十公里范围内没有工业污染,百姓种植的油菜、玉米、西红柿、芝麻、茶叶等都是优质的蜜源。为了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他决定自己种植几百亩油菜和向日葵。当春天的第一缕阳光洒在湖熟乡村,油菜花如同金色的海洋,蜜蜂在花丛中穿梭忙碌,孙大和的心中充满了喜悦和希望;秋天,向日葵向着太阳转动,蜜蜂也在这片金黄中辛勤劳作,他感受到了小蜜蜂带来的巨大产业价值和环保意义。 随着养蜂事业的不断发展,孙大和意识到,要想让蜂产品更具市场竞争力,就必须进行深加工。然而,这一过程充满了困难和挑战。资金短缺、技术不足、市场开拓困难……每一个问题都如同大山一般横亘在他的面前。但他没有退缩,在各方人士的关心和支持下,他掏出家里的积蓄,注册了商标,登记了营业执照,一步步走入了深加工的道路。他找书本、拜师傅学习,请来几个人,办起了家庭小作坊。他亲自闯市场,打开门面,将蜂产品推向市场。为了提高养蜂技术和增加收入,他还组织附近的养蜂户,互相交流学习,将蜂产品合在一起销售。在他的带领下,2007年,江宁蜂业协会成立,南京西洋湖养蜂专业合作社也应运而生。这是当时江宁区乃至南京市唯一一家由养蜂成员组织的产业合作社,孙大和担任董事长。从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到成为合作社的领头人,孙大和实现了人生的华丽转身。
自合作社成立以来,成员不断增加,蜂群数量也稳步增长。同时,孙大和还投入400万元,建起了标准化的生产车间、仓库、化验室和办公区,购置了所需的生产设备及化验设备。2008年,合作社顺利通过检测部门的验收,领取了生产许可证。“西洋湖牌”产品也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走出南京,走向全国。孙大和深知,要想让合作社持续发展,就必须不断学习和创新。他要求自己“走出门”,多参加专业会议,把有成功经验和有经营管理、生产、营销的人才“请进门”,虚心学习整合,将所学运用到实践中去。他从自身做起,刻苦研究养蜂技术,养好蜂,养强蜂,确保蜂产品的原料不掺杂使假,蜂产品的加工严格按照标准生产。通过努力,合作社的蜂产品通过了农业部门无公害和绿色产品认证,每年的检查合格率都达到百分之百。 随着时代的发展,孙大和意识到,仅仅做蜂产品还不够,还要传承蜂文化。2013年,从小受他影响的女儿孙艺轩大学毕业,学习养蜂技术的她毫不犹豫地回到农村,加入了父亲的事业。女儿的归来,让孙大和如虎添翼。女儿建议他做强品牌,把蜂产品卖到全国。2014年,女儿在淘宝上注册了以“西洋湖”为名的网店,改变了超市销路单一的问题,还丰富了蜂产品,研发了蜂蜡唇膏、蜂蜡驱蚊膏等衍生物。同时,女儿还建议他建立蜜蜂文化科普馆,实现从卖产品到传承蜂文化的跨越。这一建议与孙大和多年的考虑不谋而合。
于是,蜜蜂文化科普馆应运而生。科普馆以蜂文化为内容,以科普为载体,分六个区域,并配套了一个养蜂示范蜂场。周围种植了许多花卉,如月季、蔷薇等,成为游客们观赏的第一站。在这里,游客们可以亲自体验养蜂的乐趣,感受小蜜蜂的勤劳与可爱。移步到科普馆内,孙大和会亲自为游客讲解。科普馆以图片、标本、模型和实物等方式,展出了蜜蜂的起源和演化、养蜂史和蜂文化、中国养蜂业的生物学特征、蜜蜂与科技文化艺术、蜂产品生产、蜜蜂为农作物授粉增产、蜂产品的保健和蜂疗等内容。通过录像播放,游客们可以看到巢内亮晶晶的蜂蜜,发现蜜源的蜜蜂在巢脾上兴奋地跳舞,收获归来的蜜蜂正在卸载花料,个头最大的蜂王正在产卵等有趣情景。科普馆的建立,不仅让更多的人了解了蜜蜂和蜂文化,也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每年,科普馆都会吸引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带来了几万元的利润。同时,科普馆常年免费对外开放,成为中小学生物学的课外活动场所和爱科学学科学的园地,培养了中小学生对蜜蜂的兴趣,满足了他们探求知识的渴望,还以蜜蜂的“品格”对他们进行了高尚情操的熏陶。
一路走来,孙大和收获了无数的荣誉。2004年,被江宁区评为“文明示范户”;2006年被南京市开发扶贫协会评为“帮扶先进个人”;2007年当选为江宁区政协委员;2009年5月被评为南京市星火科技带头人;2010年获“第十一届中国时代十大创新人物”称号,同时荣获影响中国“2010年度十大杰出人物”;2011年获得“第三届中青年优秀农村适用型人才”称号;2012年获得高级农产品经济人证书……这些荣誉的背后,是他无数的汗水和努力,是他对蜂业的热爱和执着。 孙大和的故事,是一个关于梦想、奋斗和传承的故事。他从一个贫穷的农家子弟,成长为养蜂业的领军人物,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甜蜜的事业,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传承了蜂文化。他的经历告诉我们,无论生活中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挫折,只要我们怀揣梦想,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未来的日子里,相信孙大和会继续在蜂业的道路上前行,带领更多的人走向甜蜜的生活,让蜂文化在中华大地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下一篇:江宁区湖熟街道开展初级救护员培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