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居民课堂>>知识学堂>>文章内容
【江宁文史】江宁非遗:王安石葬地的传说

发布时间:2025/5/8 10:21:06 作者:齐晋 浏览量:40次

【江宁文史】江宁非遗:王安石葬地的传说

                             江宁政协                                          
                       2025年04月12日 09:30                                                                                                                      

图片


王安石葬地的传说
基本概况

洪武九年(1376年),明太祖朱元璋为营建孝陵,下令将钟山南麓独龙阜周围的古迹尽迁他处。位于该地的王安石之墓可能在此时被迁往东郊麒麟门,即今麒麟街道晨光社区后村,该村有不少关于王安石及其墓的传说。南京地质高级工程师项长兴几次深入原金子堰村(今后村)一带走访,对王安石墓有所研究。据项长兴先生2007年4月提供的《宋代宰相王安石墓遗址寻访纪实》一文记载,如今在原金子堰村北的后村居住着王姓15户。原村长王国荣介绍说,从祖上流传下来的说法是这里的王姓人家就是王安石的后代。王国荣还说,听上辈人说曾有家谱,可是如今已经找不到了。被人们称为村里最有文化的老人王守和回忆,他十来岁时曾见到过王安石的墓,地点就在宁杭公路北面,金子堰村边的一片果园里。这里有很多坟头,被人们称为“大王坟”,是王安石墓所在处。墓前有一对高约1米的六角形石柱,两柱之间有一个长方形的祭台。在“大王坟”北面约500米处是“小王坟”,也有很多坟头,是王安石儿子的墓地。王守和还回忆说,上世纪三十年代,民国政府考试院许嵩浩秘书长在宁杭公路金丝岗北侧购买了一大片土地,办起了果木林场种植桃、李、梨等果树,他小时候经常与一些同龄的小朋友去摘水果吃。1937年许秘书长准备了水泥、石料,打算对王安石墓进行修缮,建亭、碑和神道等。后因遭到村里一位老太极力反对,加之不久日军进犯南京而未修建成。2007年5月,南京晨报记者也曾深入麒麟街道原金子堰村一带采访。据该报《王安石究竟葬在南京还是江西?》连续报道之二载:当记者向当地村民问起王安石墓如今为什么没有踪迹时,原村长王国荣解释说,王安石墓是在他当村长时期推平的。据王国荣回忆,大约在1989年,上级要求农村土地格田成方。于是,他借来推土机平整土地,推平了“大王坟”“小王坟”地区的坟头,但是没有动到地下的墓葬。从此,王安石墓就湮没在了这一片农田中,再也不见踪影了。

历史传承


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是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他强调“权时之变”,反对因循保守。早在嘉祐三年(1058年),他即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要求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巩固封建统治。他两次拜相,两次罢相,“敢当天下大事”的气概大胆改革旧制,大力推行新法,因遭保守势力竭力反对,变法受阻。晚年隐居金陵钟山半山园。元丰三年(1080年),王安石封荆国公,故世称“王荆公”。元丰八年加封王安石为司空。元祐元年(1086年),司马光当政,尽废新法,王安石忧愤而死,死后追谥曰“文”。史载景祐四年(1037年),王安石随父迁居金陵后就与这座城市结下不解之缘。此后,他不仅在为父母守丧期间隐居金陵。两次罢相后,他更以金陵为退隐终老之地,前后在金陵生活的时间累计有20多年,金陵已成为他心目中的故乡。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的诗文俱佳,其中描写金陵山水的诗词就达300首左右,不少直接与今江宁有关,是他足迹遍布江宁山水胜迹之间的明证。如关于东山,他有《游土山示蔡天启秘校》《九日随家人游东山》《九日登东山寄昌叔》诸诗,又有《饭祈泽诗》一诗具体描绘祈泽山寺周围的风貌,又有《题汤泉壁示诸子有欲闲之意》《南浦》《秣陵道中口占》《金陵怀古四首》等诗分别是他漫游汤山温泉、江宁河、秣陵关和牛首山等地的记录和心得。


王安石二次罢相后退居江宁府城外半山园,哲宗元祐六年(1086年),病逝于秦淮小宅。关于王安石葬地,过去普遍认为葬在半山园后。近年有关专家根据宋人诗文集和宋人笔记,考证认为王安石墓在钟山南麓东三里,即原宝公塔与草堂寺之间,茔墓前有华表、坟庵,两侧有树木拱抱。不仅如此,除王安石之父王益葬于牛首山外,其家人也多葬于钟山南麓。如其生母吴氏于嘉祐八年(1063年)葬“江宁府之蒋山”。元丰三年(1080年),其弟王安国亦归葬“钟山母楚国太夫人墓左百步有十六步”。王安石爱子王雱亦葬钟山蒋山寺宝公塔院,与其弟平甫墓相距不远。王安石另一弟和甫亦葬钟山。可见钟山南麓应有一块不小的王氏墓地。洪武九年,朱元璋选中钟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为自已营建陵寝,遂将靠近陵寝的蒋山寺志公塔、八功德水等古迹迁走。王安石及其家族墓正在这一范围,很可能就在此时被迁走。至于所迁之地,文献中没有留下线索。据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记载,到正德四年(1509年),曾发现王安石墓。当时有个叫石岩的老太监为自己营建寿穴,苦乏大砖。有人向他建议:“近处有古冢,砖奇大。”遂拆古冢以营墓,发现墓志后才知是王安石之墓。可惜这条记载没有留下其墓具体位置的信息。到了民国初年,在江宁麒麟门再次发现王安石墓踪迹。据黄濬《花随八圣盦摭忆》云:“报载麒麟门外发现荆公墓。考其地望,虽与志乘与《清波杂志》所载不符,然志称‘安石三莅江宁,卜居钟山,子姓兄弟,多著籍焉。’人观报称,金子堰北,姓王者数十家,尚有家谱,则或有可信处……假令明初王族有人,先期徙半山之墓于麒麟门,亦非不可能。”如果这一记载不误,那么王安石及其家族墓很可能就在明初迁到了麒麟门外。不过,据江西临川发现的王氏宗谱记载,明洪武年间营建明孝陵时,王安石墓被迁葬临川月塘。由于麒麟门并没有发现多少文物线索,因此也不排除迁往江西老家的说法。

当代价值与影响

王安石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南京有深厚的历史渊源。王安石墓地的传说,是王安石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关于其墓地在明初迁往麒麟门外金子堰北的传说,虽然主要来自口碑资料,但可与民国时期的相关新闻报道及明代文献线索相印证,因此可能不是空穴来风。文物部门需要对这个传说加以重视,组织专业人员对当地乡民指认的“大王坟”“小王坟”地区开展系统全面的勘察,或许就有意外的收获,从而为江宁增添一处与王安石相关的历史遗迹。

来源:《江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集萃》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南京市江宁区湖熟街道社区教育中心 管理员登录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