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社区村民遇事“法”当先
发布时间:2018/6/27 9:32:47 作者:齐晋 浏览量:505次
河北社区村民遇事“法”当先
农家书屋内,三五成群的村民在认真阅读法律书籍;轻点鼠标就能在网上完成财产公证……如今,在湖熟街道河北社区,一系列多元化法治宣传活动,激发了广大村民学法积极性,形成了全社区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法治建设深入人心,“法治”已成为河北社区的一块金字招牌。
拓宽渠道,时时处处学法
“人生道路千万条,学法用法第一条”“知法守法你我他,幸福平安千万家”……走进河北社区,随处可见这样的法治宣传标语,这些朗朗上口的标语、贴近市民生活语言,使法治观念渗透到广大市民的内心深处。社区负责人告诉笔者,他们依托法治宣传栏、法治宣传大屏、法治文化广场等载体,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宣传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定期更新宣传内容,确保法律知识不过时。同时,在农家书屋设立法律图书角,重点挑选配置与农民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法律法规书籍,让村民在日常生活中就能学法。
有了乡贤工作室,矛盾不出村
借助乡贤的力量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是河北社区践行发展“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做法之一。在河北社区,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
2017年,赵家边建设美丽乡村时,村民于某因建设围墙一事,与邻居徐某发生争吵。“围墙小三十公分影响并不大,汽车出行也方便,为了几十公分吵断了邻居情不值当……”乡贤理事端木的劝解,让两家人和好如初。
“乡贤理事都是村上品行好、有威望、有能力的优秀共产党员、道德模范和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贤达人士,他们在文明教化、矛盾调解、民情联络等村居自治中发挥了‘黏合剂’‘润滑剂’的重要作用。”社区负责人介绍,面对村里的邻里瓜葛、家族矛盾、老人赡养、土地纠纷等棘手问题,乡贤理事们综合运用法律法规、村规民约、道德规范、公序良俗等,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家族内部和萌芽状态。村民有事先想到的是乡贤理事,到上级上访的人少了,小问题都解决在了村里,维护了村居和谐稳定。
网络沟通,“指尖”服务更便民
“昨晚私家车停在小区被剐蹭,找不到肇事者怎么办?”“你如果每月都给小区物业缴纳停车费,物业就有保管、照看车辆的责任。”前不久,村民朱敏打开手机微信里的“村(社区)法润民生群”,向驻社区陆滢律师询问自己遇到的难题,相关涉法问题迎刃而解。
“这样贴心、快捷的法律服务得益于社区打造的‘互联网+法律服务’。”社区负责人介绍,社区借助“互联网+”技术,运用远程服务、视频网络等方式提供法律服务,积极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建立法润民生微信服务群,实现“网上预约、网上咨询、网上受理”一网沟通,打造“指尖”上的公共法律服务平台,让群众足不出户便可享受到及时便利、专业优质的公共法律服务。为让“指尖”上的法律服务更贴近群众,社区深入发掘微信的多模态特性,结合地方特色,构筑集法律咨询、网上调解、法治宣传、法律援助受理、公证业务预约、申请司法鉴定等综合性法律服务于一体的“菜单式”热线平台,实现了法律服务由“端菜”到“点菜”的转变。
张娟
下一篇:党建引领 构筑和谐家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