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家童寯:好好做人,认真做学问
发布时间:2016/6/1 9:05:05 作者:齐晋 浏览量:563次
【家训解读】
“谦约节俭,廉公有威”,这是我国著名建筑学家童寯极为推崇的《马援诫兄子严敦书》中的名句。他以此反复告诫子孙“要好好地做人,要认真地做学问”。
作为与梁思成、杨廷宝齐名的建筑大师,童寯渊博高深的学识素养、清白坦荡的处世之道、春蚕抽丝的奉献精神,深深影响着子孙及学生们。
“好好地做人,认真做学问”: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实实做学问,让书香门第的纯正家风代代相传。
——原文摘自童氏家训
【家风故事】
洁身自好的“憨大”
我国著名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童寯的故居,位于秦淮区文昌巷52号,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它建于1946年,由童寯亲自设计,取名“陋室”。
童寯(1900年—1983年),满族人。1921年,童寯进入清华学堂高等科学习,1925年留学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抗战胜利后,在中央大学建筑系任教。
新中国成立之后,童寯执教于南京大学建筑系、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建筑系,并任南京工学院建筑研究所(现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副所长。他善于借鉴西方建筑理论、技术,对继承和发扬我国建筑文化作出了重大贡献。
童寯给南京留下了南京地质调查所陈列室旧址(现南京地质博物馆)等众多经典作品。刚刚向市民开放的愚园,就是以童寯所著《江南园林志》中的手绘图为蓝本,得以复建成功的。
童寯一生不贪图安乐,不趋炎附势,不为世俗名利所惑。
上世纪30年代,童寯负责的工程较多,不少人主动上门送礼,有的是想多揽点生意,有的则想在工程建设中偷工减料,而童寯一律不收。于是,这些送礼者就变换各种手段讨好他,被一一拒绝。由此,童寯也成了有名的“憨大”。
耄耋之年, 童寯每天仍坚持步行去东南大学上班。校方考虑他年纪大了,提出安排汽车接送,他一口回绝:“汽油宝贵,不要浪费在我身上。”校方又提出为他配置一辆三轮车,在校方的坚持下,童寯勉强应允,但提出由自己的儿子——50多岁的电子系教授童林夙蹬车。于是,在东南大学校园里曾出现这样的风景:头发花白的童教授吃力地蹬着三轮车,另一童老教授则安坐车上。
【今人风采】
童诗白:我国电子学学科奠基人
童寯不仅对自己严格要求,对待3个儿子童诗白、童林夙及童林弼也是一以贯之。
童寯引用《马援诫兄子严敦书》,对儿子们讲明做人准则:“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他反复叮嘱的“要好好地做人,要认真做学问”,成为童家人遵守的家训。
童寯长子童诗白(1920年—2005年),是我国电子学学科奠基人。1946年,童诗白自西南联合大学电机系毕业之后,在清华大学电机系任教。1948年,他自费赴美留学,并于1951年获博士学位。1954年,他放弃优厚条件和待遇,冲破重重阻挠,回到祖国。从此,数十年如一日,始终坚守在教学和科研第一线。
“父亲一生俭朴,从不奢侈浪费,一双皮鞋一穿几十年,也舍不得换一双。内衣多有补丁,记得有一次他拿了一件我母亲生前穿的棉衣裤,要我爱人改一下给他穿。他夏天穿的背心多处破洞,无法织补,要给他买件新的,他笑道:‘不必了,穿破衣服凉快。’”童寯小儿子童林弼回忆道。
本报通讯员 金戈 殷微 宁纪轩
本报记者 许震宁
(2016年5月31日)
上一篇: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爱满天下”
下一篇:今天,猴年马月真的来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