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居民课堂>>校本课程>>文章内容
“双料进士”魏家骅: 以诚敬为本,扬慈善之举

发布时间:2016/5/11 10:11:23 作者:齐晋 浏览量:706次

“家风隽永 德润金陵”南京历史上的传统家规之七
“双料进士”魏家骅: 以诚敬为本,扬慈善之举

【家训解读】

“客居金陵久者,当无不知魏八先生。魏名家骅,字梅荪,自署刚长居士者也。”这是民国南京著名诗人卢前《冶城话旧》中的一段文字。

魏家骅是清末“双料进士”,后积极投身民族工业,创办“魏广兴”缎号,成为远近闻名的实业家和慈善家。

魏家骅晚年得子,他告诫独子:“以诚敬为本,能修能戒,则为君子为善人”。

“以诚敬为本、扬慈善之举”:作为修身立德之本,为人要诚恳恭敬;做人要与人为善,见危相助,播撒爱心。

——原文出自民国慈善家魏家骅著述《刚长居士自述》

【家风故事】

魏家骅故居位于南京老城南高岗里17号至21号。

清末,这里名为“广兴府”,是魏氏家族商号“魏广兴”所在地。此处当年有织机三千张,丝织产品享誉一时,营销四方。故居整体布局保存完好,体量较大,具有较高的文物和历史研究价值。

魏家骅(1863年—1932年),早年就读于南京尊经书院,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进士及第,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再中经济科进士,成为“双料进士”。经济科是清末特设、为选拔“洞达中外时务”人员的科举科目。

魏家骅既有才干又有学问,著有《教务纪略四卷》。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其任山东东昌府知府。民国后,又相继担任西南地区法院院长及南京商会会长等职。

作为慈善家“活人以万计”

魏家骅任东昌府知府期间,深入民间乡里,勤政务实爱民,深为当地百姓称颂。

文献记载:“(魏家骅)以兴水利为急务,察属吏中年长厚重爱民者,与共从事,周巡河道。夜,篝灯制图;昼,计亩分功。民皆乐业,其绩大见。客有过其境者,叹曰:‘此真循吏之治也’”。

魏家骅性情慈祥,古道热肠,见危相助,不求回报。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魏家骅在中华门外涧子桥义仓巷创办“义仓”,冬季开办粥厂,荒年筹办平粜,积极救济贫穷。民国初年,他更是全身心投入赈灾救济工作,“不懈益勤,活人以万计。”他在上新河建孤儿院,收贫家子弟中无怙恃者,以养以教,授以谋生之艺。数岁后,成材者千人。每次遇到水灾、旱灾、荒灾等自然灾害,魏家骅都会组织社会贤达名流举办急赈、工赈、农赈。

1923年,魏家骅等人创办“慈善惜字会”,为灾民解救燃眉之急。1926年,魏家骅又与王一亭等人在三汊河设立佛教慈幼院,收养孤儿,接济穷人。

晚年得子,极钟爱而管束特严

据史料记载,魏家骅53岁始得一子,“晚年始得厥嗣,极钟爱而管束特严”。

其子魏之霨沿袭这一做法,魏家三代人均谙于为人之道。

魏家骅所撰《刚长居士自述》一文,要求子孙“以诚敬为本,能修能戒,则为君子为善人”。他特别告诫家族子弟:“修孝悌忠信,戒杀盗淫妄,此十字儒佛两家圣人最切要之言,而一以诚敬为本。”魏家骅反复强调魏家子孙须将诚敬作为修身立德之本,清白立世,与人为善;儿孙辈须念及先人的殷殷期盼,成家、立业、济世不忘家训根本。

【今人风采】

承续慈善之风,魏家后人一心向善

作为南京城名门望族,魏家后代子孙绵延,诚敬为本的慈善家训也随之代代相传。

魏家骅儿子魏之霨(1916年—1962年),在抗战后曾任善后救济总会主任等职,是一个倾向进步的民主人士。

魏家骅之弟魏家骥、侄子魏之桢乃著名书法家。

魏家骅孙辈都居住南京,多为工程师和技术人员,至今活跃于文教界。

魏家骅孙子魏大年,1979年考取南京工学院(今东南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现为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师、市建筑行业高工评委。2008年汶川地震后,他第一时间奔赴现场,给予技术支持和专业指导,并踊跃捐款。在宁魏氏族人闻讯,也纷纷慷慨解囊,承续了魏家慈善之风。

本报通讯员 金戈 宁纪轩

本报记者 许震宁

(2016年5月11日)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南京市江宁区湖熟街道社区教育中心 管理员登录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