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居民课堂>>校本课程>>文章内容
刘芝田:读书必奋志努力,勤俭为兴家之本

发布时间:2016/5/6 9:19:46 作者:齐晋 浏览量:546次

“家风隽永 德润金陵”南京历史上的传统家规之四
刘芝田:读书必奋志努力,勤俭为兴家之本

“人生世间,凡物受用有尽,唯善根受用无尽”、“立身务必奋志努力以求上进,不可徒袭虚名”,这是晚清外交官刘芝田在《家规十三条》中给子孙留下的良言规诫。

现在金陵门西殷高巷14号的“刘芝田故居”,依旧是刘氏家族精神上的依归。

【家训解读】

“家本者何?存心是也。人生世间,凡物受用有尽,唯善根受用无尽”——立家之根本就是“以仁存心,以礼存心”,因此要常怀“利济之心”,祛除“损人利己”之恶。

“家范者何?修身是也。家长之身系一家之观型,尔身不正,孰克有正?”——治家的规范、风教,关键在于修身。长辈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最好的示范。

“读书必奋志努力,勤俭为兴家之本”——读书须奋发向上,持之以恒;勤劳俭朴是家庭兴旺发达的根本。

——原文摘自《安徽贵池南山刘氏瑞芬公世珩公支系史乘》之《家规十三条》

【家风故事】

刘瑞芬(1827年—1892年),字芝田,安徽贵池(今池州)人。早年以“诸生”(县学生)身份入李鸿章幕府,主管水陆军械转运。光绪十一年(1885年),奉命出使英俄等国。光绪十五年(1889年)任广东巡抚,光绪十八年(1892)卒于任所。

刘芝田是晚清时期洋务运动的忠实支持者和参与者,是一位很有作为且具爱国情怀的外交官。

刘芝田故居,南京人又称之为“刘钦差故居”,位于金陵门西殷高巷14号。传说其原为明代开国功臣胡大海的住宅,清光绪年间为刘芝田购得,如今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为官一任 造福一方

“脚踏实地,不图虚名”,是刘芝田一生坚持的原则。

他19岁入县学贯通经史,曾热切盼望通过科举正途,实现“暮登天子堂”的宏愿。然而,自咸丰元年(1851年)起,刘芝田两次来南京江南贡院参加乡试,皆名落孙山。但他并未就此沉沦,而是一边设馆教书,一边图求进取,终于“由附生入仕”,一步步登上中国近代史的风云舞台。

刘芝田为官颇有政声。在任地方官期间,他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自励,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夙夜在公,勤理政务,在文教、赈灾、筹款、司法、吏治和防务方面均有建树。同时,大力奖掖扶持后进。1891年2月20日《申报》曾载 :“刘中丞以培植人才为己任,每阅书院月课,均捐廉加奖,以惠士林,八百孤寒同声称颂。”

艰难探寻民族振兴之路

刘芝田在外交事务中显露出出色才干,曾任驻英、俄、法、意、比诸国公使。在列强环伺、积贫积弱的清末,身为外交官,他秉持民族大义,总是竭尽自身力量为维护国家主权而斗争。

在外交生涯中,他体验到近代工业文明的神奇魅力,大力推崇西学中用,热衷洋务运动,艰难探寻民族振兴之路。刘氏家人以之其为榜样,砥砺而为。

北洋水师名将刘含芳(1840年—1898年)是刘芝田堂弟。咸丰十一年(1861年),刘芝田带着刘含芳投奔曾国藩,后入淮军。甲午战争时,刘含芳誓死坚守烟台,夫人郝氏手持两杯鸩酒,放置桌上,准备敌至共饮。刘含芳又在墙壁上大书“地存臣存,地亡臣亡;夫妇殉节,忠义成双”16个大字,誓与城池共存亡。

刘芝田第五子刘世珩(1874年—1926年),清末著名藏书家、刻书家、文学家,藏书10余万卷。光绪二十年(1894年),刘世珩在江南贡院中举人。

【今人风采】

刘诒娴:“从慕尼黑到古都西安”的杰出女性

在刘芝田后人里,他的孙女刘诒娴(1911年—1989年)值得一提。

刘诒娴先后攻读于日本早稻田和德国汉堡、柏林、慕尼黑等大学。因学习用功、才华横溢获得难度很高、世界闻名的洪堡奖学金。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她惜别丈夫,带着一岁幼子和怀胎腹中的女儿回到祖国,全身心投入到新中国轰轰烈烈的建设中,并被派往西安,参与筹建西安仪表厂。

为了追忆母亲,刘诒娴的女儿刘碧瑞和丈夫毛世明历时3年,奔波于海内外,搜寻母亲生前资料,并于2012年完成其母传记《从慕尼黑到古都西安》。

本报通讯员 金戈 宁纪轩

本报记者 许震宁

(2016年5月6日)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南京市江宁区湖熟街道社区教育中心 管理员登录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