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居民课堂>>校本课程>>文章内容
清两广总督邓廷桢:清白做人,自强不息

发布时间:2016/5/5 15:10:13 作者:齐晋 浏览量:905次

“家风隽永 德润金陵”南京历史上的传统家规之二
清两广总督邓廷桢:清白做人,自强不息
【家风故事】【今人风采】

“大海有能容之度,明月以不满为怀”,这是曾任清代两广总督的老南京人邓廷桢写下的一副对联。

邓公曾与林则徐一同禁烟。他家教甚严,要求子侄辈“清白做人,自强不息”。

【家训解读】

“清白做人,自强不息”:要求子孙后代务必遵循法度,不做非法之事;严格要求自己,为国家强盛、民族振兴而奋斗不息。

——原文摘自《邓嘉缜行述》

【家风故事】

邓廷桢:力主禁烟的两广总督

在金陵老城的西南隅,曾经有座“万竹园”。该园方池似鉴,雉堞如屏,修竹万竿,上下掩映,俨然名门大族居所。

清初,邓廷桢五世祖邓旭即定居“万竹园”。

邓旭(1609—1683年),字元昭,顺治四年(1647年)进士。他在“万竹园”中建有藏书楼“青藜阁”,藏书万卷。与民族英雄林则徐一同禁烟的邓廷桢,就出生在这里。

邓廷桢(1776年—1846年),字嶰筠,晚号妙吉祥室老人,又号刚木老人。他17岁考中秀才,26岁参加乡试,中举人。第二年殿试二甲翰林改庶吉士,授编修职。自此,从翰林院文学侍从累官至安徽巡抚等职。道光十五年(1835年),时年59岁的邓延桢,出任两广总督。

上世纪50年代,“万竹园”旧址由于筹建南京第一棉毛纺织厂而不复存在。邓氏家族宗祠遗留的5块石刻,由于被镶入居住堂屋的墙壁而得到妥善保护。

石刻碑文记载了邓廷桢对禁烟坚定而又积极的主张:“道光十五年,授两广总督。时方议鸦片烟禁,公奏议以为,法行于豪贵,则小民易从;令严于中土,则夷(外)货自绌。”

“深林种竹见高节”

邓廷桢贵为封疆大吏,权倾一时,但家训甚严,要求子侄辈“清白做人,自强不息”。

邓家世代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邓廷桢发现一个21岁的孙子吸食鸦片,便在“万竹园”祠堂里召开族人大会,对其公开严惩。邓廷桢此举对族人触动很大。

邓廷桢曾侄孙邓邦述(1868年—1939年),为近代诗人、藏书家。邓邦述以邓廷桢手书条幅“大海有能容之度,明月以不满为怀”为座右铭,激励自己济世安邦成就一番作为。

“深林种竹见高节,绕屋栽梅发古香”,这是邓邦述坚持恪守的邓家祖训。1901年,邓邦述进入端方幕府。1903年,考取经济特科。1905年,任考察政治大臣二等参赞官,随端方出访西欧十国。通过考察,邓邦述在抄本《澳门新闻纸》题记中写道:“海通以后,外人进步日猛,吾国则退步亦日甚,可胜叹哉。”他在撰写的《寒瘦山房鬻存善本书目》里大声疾呼“吾病夫亦欲奋臂其间矣”,倡导中国人能更多地去了解外面的世界,呼吁独立自强,奋发有为。

而邓邦述的父亲邓嘉缜同样深谙家训要义。邓邦述之孙邓浩藏有《邓嘉缜行述》,上面记载“府君尝诫不孝等曰:士患不独立”。

【今人风采】

中国史学教育家邓之诚:牢记家训教诲,律己敬业爱国

历史学家邓之诚(1887年—1960年),他的叔曾祖便是邓廷桢。

邓氏家训蕴含的严格要求自身、为国家强盛、民族振兴而努力奋斗的家国情怀,对后人产生了深远影响。

抗战时期,燕京大学被日军封闭,时任燕大历史系教授的邓之诚洁身自好,秉持民族大义,因拒绝为日军建立燕京研究院而被囚禁100多天。获释后,他将在囚时写下的诗作105首,集成组诗《闭关吟》。虽然生活窘迫,但是邓之诚不忘“清白做人”的家训,始终拒绝为日伪工作。

退休之后,他在家著述。1956年,出版了《中华二千年史》,全书5卷9册,逾200万言,煌煌巨制,是独具特色的史学经典。

作为20世纪中国著名史学教育家,邓之诚培养了一大批文史考古学者,门人弟子号称三千,当中成就斐然者有黄现璠、王重民、朱士嘉、谭其骧、王钟翰等。

时至今日,邓氏后人仍牢记家训教诲,坚持做到律己敬业爱国。

邓廷桢第六代、今年91岁的邓光正老人的女儿邓莹,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批外贸工作者。她说:“当年我们因公出国,虽然没见过什么世面,但我们接受过良好的家风熏陶及严格的礼仪训练,深深知道在国外,自己的行为举止就是代表了祖国形象。如今,中国人走出国门,更要时时处处管好自己,待人接物注重文明修养,把泱泱大国的风采气韵传播到世界每个地方。”

本报通讯员 金戈 宁纪轩

本报记者 许震宁

(2016年5月4日)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南京市江宁区湖熟街道社区教育中心 管理员登录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