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社区教育>>市民学校>>文章内容
汪厚俊:果树林里有本“创业经”

发布时间:2016/1/20 16:34:48 作者:齐晋 浏览量:475次

【江苏科技报】

汪厚俊:果树林里有本“创业经”

■ 本报记者祝亦楠
2016-01-20

镇江市天王镇戴庄村,是一个如诗如画的村庄。那里,山色空灵,碧涧尽清流;四季花开,月月摘鲜果。戴庄村有个皮肤黝黑的“80后”大学生——汪厚俊。从菁菁校园到田园牧歌,从大学生村官变身为家庭农场主,汪厚俊把戴庄村的那片土地当成了自己的“追梦场”。

大学毕业偏要回村创业

提起和土地结缘,汪厚俊有说不完的话。

2011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的汪厚俊放弃了可以在大城市就业的机会,报考了当年还不是很“热”的大学生村官。

父母说啥也不同意,“儿子是南京理工大学毕业的,一直想让他毕业后能有个体面稳定的工作,并不想他在农村发展。”不知道与父母发生了多少次争执,汪厚俊最终才征得了父母的许可,回了老家。

2011年夏天,汪厚俊到戴庄村进行了1个月的村官实习。上岗之初的汪厚俊心里总存着疑虑:都说农村天地大有作为,可“为”什么呢?

幸运的是,在追随农业专家赵亚夫学习农业技术的过程中,他慢慢摸清了门路。经过细致调查,他发现当地有机农业品种并不丰富,日本甜柿、薄壳山核桃等果树种植还无人问津。“种植这类果树肯定能够带动乡亲们致富。”一颗“创业”的种子就这样在汪厚俊的心里生了根发了芽……

这年年底,汪厚俊早早地开始为来年春天果树种植做准备。汪厚俊的家距离戴庄村12公里,他每天5点起床,7点前赶到地里和村民们一起翻土,坚持了2个月后,承包的100多亩荒地基本上整理完毕,汪厚俊信心满满地准备来年栽树。

然而,真正的挑战刚刚开始。

累病了动过放弃的心思

种树,对于汪厚俊来说完全陌生,必须从头学起。

“原以为只要村干部一句话,大伙都会跟着上。后来才发现,如果没有足够的信任,村里的百姓是不会加入的。”村民们的不信任让汪厚俊犯了难。

一件事的发生改变了局面。

2012年初,汪厚俊抢抓有利时间栽种幼苗。为避免浇水费工,汪厚俊都是看准天气预报,在下雨天带领村民栽树,很多村民不愿意冒雨栽树,汪厚俊就挽起袖子带头干。慢慢地,村民们开始配合汪厚俊工作了。

然而,长时间淋雨让汪厚俊着了凉,加上劳累,他患上急性心肌炎,住进了医院。“当时真的有点想放弃了。”

嘴上说着“放弃”,心里还是放不下。“正值果园挖沟、施肥、栽苗的关键时节,没人带着干可怎么办?”焦急中,赵亚夫给汪厚俊发了一条手机短信:“你好好养病,栽苗的事我来干!”第二天一早六点多,赵亚夫就赶到戴庄村,顶着寒风,带着一群村民替汪厚俊栽种树苗。看到年事已高的赵亚夫与村民们一起填土栽树,汪厚俊感动不已,从那以后再也没有动过“放弃”的心思。

搞养殖却碰上了禽流感

慢慢步入正轨的果园给了汪厚俊很大的信心,可是甜柿和薄壳山核桃的挂果期分别在3年和6年之后,“100亩的土地在这么长的时间内没有产出实在可惜。”“村官,如果不能为村民谋福利还能干什么?”琢磨着,汪厚俊在心中下起了更大的一盘棋。

2013年7月,在赵亚夫的指导下,汪厚俊决定在果园里发展林下经济,做发酵床养鸡,生产青壳鸡蛋。但是,一个巨大的困难摆在了他的面前,谁来管理这些家禽?汪厚俊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的父母,可是父母做生意,收入不错,怎么对他们开口,汪厚俊有点犹豫。母亲看穿了他的心思,“我们看到了他的坚持,还是愿意帮助他圆梦,帮他养鸡,前提是只给他1年的时间。”

就这样,汪厚俊拿着父母给的5万元启动资金开始了养鸡。岂料鸡是养出来了,可是禽流感也来了,虽然鸡没有患上禽流感,但鸡和鸡蛋的销路断了,家里一下子积压了好几万个鸡蛋,资金链也随之断裂,父母也不愿意继续投资,一切都陷入了困境。“我当时真是万念俱灰啊。”汪厚俊说。但是,一想到自己一直以来的坚持,汪厚俊还是决心不放弃。“得行动起来。”汪厚俊发动各方关系联系到批发商开拓新型市场,并且采取邀请大家参观有机养鸡的模式打开了销路,渐渐地缓解了积压蛋的压力,他的创业之路又“活”了起来。

踏实肯干终于收获硕果

一个个考验,一道道难关,汪厚俊慢慢地学会了从容面对。2013年成立的厚俊家庭农场被省人社厅评为“江苏省优秀大学生创业项目”,他的林下经济终于有了回报。

如今,在厚俊家庭农场里已有青壳蛋鸡4000多只,日产青壳蛋2000枚,还放养了1000只鹅、100多头羊等家禽家畜,年产值达100万元,纯收入近30万元,吸纳165人就业,带动周边60余户村民发家致富,帮助6户村民脱贫致富。“鸡蛋、鸡等农产品的销路都还不错,现在看到农场有了不小的起色,做父母的也很是欣慰。”汪厚俊的母亲说起儿子脸上总露着骄傲的笑容。

不久前,汪厚俊利用镇江恒顺醋厂的废弃物醋糟作为有机果树生长过程的有机肥,以及发酵床养鸡的垫料,变废为宝的做法被中央电视台专题报道。

汪厚俊对以后的发展充满了信心,他说,“未来我还准备做甜柿深加工,扩大种植效益,也希望更多的大学生村官能够加入我们创业的队伍,一起带动更多老百姓增收致富。”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南京市江宁区湖熟街道社区教育中心 管理员登录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