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社区教育>>市民学校>>文章内容
“湖熟健康学堂”走进万安社区

发布时间:2015/12/11 10:24:45 作者:齐晋 浏览量:508次

“湖熟健康学堂”走进万安社区

为了普及老年人安全用药科学理念和合理用药意识,梳理和解读常见用药误区,努力增强人民群众,特别是老年人的安全用药意识及健康意识。12月10日下午,湖熟街道社区教育中心与中国人民解放军454医院联合打造的综合健康知识传播体系——“湖熟健康学堂”走进万安社区,为广大居民举行了一场“老年人科学、安全、规范用药”的健康知识讲座。

本次讲座中国人民解放军454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宋长城担任主讲,湖熟老年大学校长佘春生主持。80多名社区居民参加了聆听并积极参与互动。

根据老年人的特点,宋主任说,老年人由于脏器功能减退而易患各种疾病,因此,用药也相应较多。日常生活中,还有一个用药误区应予重视并纠正,老年人有着自己的习惯思维,在服用药物时常常自作主张,背着医生或家人拒服某种药物,或不按处方剂量,擅自增减用药剂量或用药次数;有的认识偏颇,用药上“求新、求洋、求贵、求多”,或在广告引导下吃药;有的大量摄入补益中药、延缓衰老药或保健食品,但多数抗衰老药目前仍处于研究阶段,仅仅为了追求延年益寿目的而长期应用此类药物是不恰当的。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人生病要用药,但用药要科学合理,恰到好处,这样才能祛病益寿,否则会给身体带来不必要的损害。

针对老年人用药,宋主任提出如下建议:

1、合理选择药物

根据老年人生理、病理以及药代动力学特点,在正确诊断的基础上,选择疗效肯定、能缓解症状、纠正病理过程或消除病因的药物,并遵循“最少数量药物、最小有效剂量”的原则用药,一般不推荐4 种以上药物的配伍使用,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2剂量个体化

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每位患者对药物的反应也有所不同。老年人用药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到最佳疗效的治疗剂量。我国药典规定60 岁以上老年人应使用成人剂量的3/4,但一般应根据年龄、体重、体质情况,以成人用量的1/5、1/4、1/2、2/3、3/4 顺序用药。即使采用此法也因老年人个体差异很大,对某些组织敏感性降低的药物如心得安、异丙肾上腺素等,更应谨慎使用,切不可一味增加剂量,以防止药物蓄积到一定浓度引起严重的不良后果。有条件时最好根据血药浓度监测的结果指导临床用药。

3提高用药的依从性

部分老年人,尤其是75 岁以上的人,常存在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问题,对医生交代的服药法易遗忘或混淆,继而导致药物的错误使用;或由于同时患有多种疾病,需用药物种类多且较复杂,易出现不能遵从医嘱用药、忘记服药或误服甚至过量服药的情况。特别是伴有老年痴呆症、抑郁症或独居孤寡者,更易发生上述问题。为保障这一群体的用药安全与疗效,医务人员或家人应定时随访或观察治疗反应,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及药物种类;耐心说服患者自觉按医嘱服药;嘱咐家属密切配合,做好监督工作,避免漏服、错服或多服药物,减少影响疗效和增加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达到安全有效的目的。

4减少联合用药数量

老年患者如果需用多种药物时,在其病情稳定后应逐渐减药,并尽量选择有“一箭双雕”效果的药物:如应用β受体阻滞剂或钙离子拮抗剂治疗高血压和心绞痛;使用α受体阻滞剂治疗高血压和前列腺增生等,均可减少联合用药的数量。要避免同时服用具有相同作用或相同副作用的药物,如不宜同时服用双嘧达莫片、复方丹参片和鱼油丸;不宜同时服用北京降压0号片、硝苯地平片、美托洛尔片和特拉唑嗪片;不宜同时服用阿司匹林片、感冒通片和布洛芬胶囊;不宜同时使用镇静药、利尿药、降压药和血管扩张药。

5控制嗜好与饮食

老年患者用药期间控制烟、酒、茶等嗜好及调理好日常饮食颇为重要。喝茶、饮酒或抽烟等习惯均可能与药物产生相互作用。如茶饮料与铁剂或抗精神病药物氟奋乃静、氟哌利多同时服用,可形成不易吸收的沉淀。烟、酒是肝药酶的诱导剂,吸烟可增强如咖啡因、茶碱、非那西丁、安替匹林等药物的代谢,血药浓度降低,吸烟者的茶碱血浆清除率较不吸烟者约高1.8 倍。另外,牛奶可干扰四环素、多西环素的吸收,应与药物分开使用,至少间隔半小时。葡萄柚汁可抑制细胞色素P450同功酶CYP3A4,一般说来,此同功酶涉及到大约一半处方药的代谢。因此,如阿苯达唑、胺碘酮、苯二氮卓类、布地奈德、卡马西平、环孢素、右美沙芬、地尔硫卓、红霉素、雌激素等应避免与葡萄柚汁合用;苹果和柑橘有类似作用,所以用药时亦应避免饮用这类果汁,以免发生毒性反应。

整个讲座历时100分钟,时间虽长,但老人们听得津津有味,表示受益匪浅。(湖熟街道社区教育中心 齐晋)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南京市江宁区湖熟街道社区教育中心 管理员登录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