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居民课堂>>校本课程>>文章内容
鸡声茅店月

发布时间:2015/3/2 10:00:27 作者:齐晋 浏览量:261次

鸡声茅店月
[河北]付秀宏

宋代孙光宪《北梦琐言》曾评价晚唐温庭筠为“才思艳丽,工于小赋,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温庭筠能八叉手而八韵得,故被人称“温八叉”。

相传有一年,温八叉出长安去南方做小官,路经陕西商州,夜宿城北板桥小镇。这板桥镇因河上置板桥而得名。时值春节过后,客店门边的春联还在:茅店客家雄鸡报晓催君早,残月西天板桥已响踏霜声。温八叉看了春联,叹曰“俗民不俗”,竟触起了心思——自己怀才不遇,顶残月、踏清霜、住茅店,迫于生计而奔走,正是此情此景。

晚间,温八叉与店主攀谈,知此联出自店主之手,不觉话语投机。店主知对面乃是温八叉,早闻八叉才华,遂请其题诗留念,八叉挥毫写道: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店主连说“妙而难言!”温八叉乘兴,写就《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店主如获至宝,请人裱糊,悬挂中堂。《商山早行》很快传入长安,轰动京城。 《商山早行》能声名远扬,主要得力于颔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把几个名词排列连缀而来,舍弃一切语法关系,十字写六件事物,全用名词,罗列出视觉及听觉等意象,创造了一幅清冷、辛劳的踏霜早行图,因而寂静之下的羁愁旅思历历在目。后人常以此形容游子早行的景象和心境。

细微处见天地的温庭筠,为何信手一挥,就才情盎然?我以为,名词组合,不用动词,手法虽简练,却是造心境之笔法。无动词而有动妙,可谓无中见有、静中觅动,这是一种艺术辨证法。宋代韦庄的《早发》诗云:“出门鸡未唱,过客马频嘶。”它与温庭筠诗句所造的景物大体相同,情调大体相似,诗中用了“唱”、“嘶”这两个动词,却远不如温庭筠诗句来得深刻。

相传宋代名诗人欧阳修非常赞赏“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联句,曾自作“鸟声茅店雨,野色板桥春”,但终未能超出温诗的高度;温庭筠的一个“霜”字,不知比欧阳修的一个“春”字,深蕴了多少真情实感!

温庭筠人称“温八叉”之外,还号“温钟馗”,因其长相异常丑陋、性情直。这温钟馗一生不顺,能写出如此优美的诗句,乃是坎坷经历与真性情碰撞的结果。身居宰相的欧阳修一时玩弄文字所得怎能与之相比?

反复品读温庭筠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鸡鸣声可闻,人迹可见,板桥霜印,印入心间,甚至可将冬季清晨清冽的寒气吸到肺中了。

上一篇:人生这本账

下一篇:听从内心的召唤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南京市江宁区湖熟街道社区教育中心 管理员登录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