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社区教育>>市民学校>>文章内容
“六次产业”真的来了?

发布时间:2015/2/27 11:03:15 作者:齐晋 浏览量:468次

【江苏科技报】

“六次产业”真的来了?

最近一段时间,“六次产业”成为农业领域的热门词汇。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一号文件都提出,要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一、二、三产业怎样融合、如何互动?“六次产业”的概念与之有啥关系?

普通葡萄收获后,农民直接在地头卖掉,每斤售价不过几元钱;加工成葡萄汁、葡萄酒出售,利润就会翻上好几倍。如果是一个有品牌、质量可追溯或者反季节错峰销售的葡萄,身价更会大大提高。在葡萄丰收的季节,城里人来葡萄架下赏景、采摘、酿酒、吃农家菜,享受田园之美、动手之乐;农民也因此获利不少,收入增加。

这,就是专家描述的通过完善加工、销售、服务等环节,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撬动“大市场”的例子,我国很多地区已有成功实践。

“六次产业”的概念最早由日本学者在上世纪90年代提出。农业部经管司司长张红宇表示,“六次产业”是一个形象的说法,与我国一直提倡的让农业“接二连三”内涵一致,即鼓励农户搞多种经营,延长产业链条,不仅种植农作物(第一产业),而且从事农产品加工(第二产业)与流通、销售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第三产业),以获得更多的增值价值,为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农民增收开辟光明前景。“1+2+3”等于6,“1×2×3”也等于6,“六次产业”给农业带来丰富的想象空间。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说,把农业升级为“六次产业”,农业的生态社会效益就可能通过市场机制得到实现。“过去讲农业只讲从种到收,现在则是从田间到餐桌。拉长的产业链条细分出无限的环节和就业岗位、增收机会,创造出很多新型业态,成为新的增长点。”张红宇介绍,以休闲农业为例,2014年全国3200多万户农民从事休闲农业,年收入3300亿,平均每个农户增收1万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叶兴庆说:“在当前国际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只有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从田间地头到餐桌的各个环节形成紧密关联,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才能形成。否则,我国农业只能处在劣势地位。”

专家建议,政府要通过财政支农、税收减免、金融支农、价格支持等手段引导和激励农业及相关联产业各类主体,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张红宇认为,发展“六次产业”,除了要在观念上突破传统农业的束缚,还要实现经营模式、体制、方式等方面的突破。从过去的一家一户分散式经营到新型、多元化经营模式,更多地发挥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作用,同时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上多做文章。

叶兴庆强调,目前提倡的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互动更多的是强调让农民分享到二、三产业增值带来的收益。“这种融合更多的是一个经营主体内部的产业融合,比如说以农户或家庭农场为单位,把增值收益更多地留给农户。同时还提倡以合作社的方式把农户、家庭农场连接起来,从事农产品加工或流通。”

叶兴庆表示,不能把“六次产业”简单理解为休闲观光。发展“六次产业”,还是要围绕农业生产本身做文章,如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发展产地初加工、富有当地特色的加工制品等等。尤其要创新流通方式,推动电商和实体流通相结合,支持发展直销、配送、电子商务等农产品流通业态。同时还要注重城乡双向互动,实现城乡之间的资金、人才、信息等资源要素的双向流动。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南京市江宁区湖熟街道社区教育中心 管理员登录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