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社区教育>>市民学校>>文章内容
从学校教育到社区教育

发布时间:2011/10/9 13:50:51 作者:褚军 浏览量:529次

从学校教育到社区教育

自从法国学者郎格郎1965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届促进成人教育国际委员会会议上提出“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理念后,这一现代教育思想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传播已经逐渐深入人心。终身学习已经并将继续成为人们求生存、求发展、追求自身完善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终身学习也必将成为创造新人类、创造新世界的伟大社会实践活动。社区学院正是在终身学习的大环境、大背景下酝酿而生的新型学府。本文从社区学院成立的背景入手,以徐汇社区学院为考察蓝本,阐述社区学院的性质与功能,讨论学校传统功能转型与变革的意义和途径。 一、发展社区教育、建设社区学院的背景和意义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科学发展观认为,人的发展是全面而均衡的,是协调而可持续的,是伴随终身的。人类在满足了基本的物质需求以后必然转向对知识和精神的需求,而社区教育的开展,社区学院的建立正是顺应和满足了这种需求。使社区居民在区域内即可享受优质的教育服务,满足居民终身接受教育的权利和愿望。同时,社区教育又是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加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是建设和发展文明社区的灵魂和基础。社区教育是体现社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是社区“软实力”的重要体现。而社区学院是推进社区教育的重要机构,是指导社区教育开展的业务职能部门,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 (二)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 2006年1月27日,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出台《关于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上午指导意见》,这是上海关于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纲领性、指导性文件。文件明确了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提出到2010年,要初步建成 “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社会框架,基本形成终身学习的社会共识,多数市民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文件要求把社区教育发展纳入区县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形成以社区学院为龙头,街道乡镇社区学校为骨干,社区内中小学校外、居民小区办学点、村民学校为基础的社区教育三级网络,开展多层次、多内容、多内容的市民教育,并为申小学校校外教育、学龄前儿童教育提供服务。社区教育具有“全员、全面、全程”的基本特征,是实现终身教育的基本形式和建立学习化社会的重要基础。文件明确了社区学院在社区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为社区学院的建设和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三)争创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构建社区教育三级网络的重要载体 徐汇社区教育工作起步早,定位高,发展快。2003年底被教育部正式命名为 “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经过几年的努力,社区教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形成了一些品牌。今年徐汇社区教育的发展目标是:以终身教育的理念和学习型活动推进“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的工作,2007年创建为 “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为实现这一目标,探索、形成了社区教育的管理和运行机制。如完善了“党委领导、政府统筹、教育主管、社区负责、社会文特、群众参与”的社区教育两级管理体制;形成了社区学院、街道(镇)社区学校及教学点的三级社区教育网络体系,以资源共享的形式建设社区教育的院、校、点,实现社区教育院、校、点的实体化。区层面于2005年12月13日正式授牌成立了“徐汇区社区学院”,这所区域性的社区教育高等学府一成立就受到了区领导的高度关注,分管的区领导多次亲临社区学院,调研和指导社区教育工作。区委区府对社区学院寄予厚望,期望社区学院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方面,在学习型城区建设方面,在社区教育的引领和发展方面能发挥它应有的龙头作用。社区学院肩负着重任,学院的建设刻不容缓,而明确它的性质,正确定位它的功能,却是学院改革与转型的前奏。

二、社区学院成立以来构建社区教育新格局的探索 为完成区委、区府赋予社区学院的任务,实践社区学院的功能,学院一成立就提出“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围绕社区教育,着手开展卓有成效的探索,工作逐步展开,功能逐渐显现。 (一)不断明确社区学院的性质和功能 徐汇区社区学院的性质与功能定位是在徐汇大教育的格局中形成的。在区府发[2005]33号文件《徐汇区深人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明确了社区学院的性质和功能定位,为社区学院的建设与发展指明了方向。 关于性质。社区学院是由区政府批准成立的区属高校,是区域内从事社区教育的专业学院,以区业余大学为主体组建而成,和区业余大学实行 “两块牌子,一套班子”。 关于功能。社区学院在汪社区教育委员会的领导下,开展社区教育业务指导工作。具体实施四项职能:负责构建社区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和管理社区教育专业队伍,指导和协调街道、镇社区学校和居民区教学点的工作,开展社区教育的理论研究。要发挥社区学院在社区教育中业务指导的龙头作用,逐步形成以社区学院•街道、镇社区学校及居民区教学点的三级社区教育网络体系。 (二)开展调查研究,摸清社区教育的状况,探索社区教育的规律 院长亲自带队深人徐汇区13个社区学校开展调研,掌握、了解第一手资料,排摸、梳理社区教育的现状和资源,为区府提出的“社区教育实体化”工程献计献策,保证社区教育实体化工作在年内顺利完成。 走访社区教育在全市处于领先地位的浦东社区教育指导中心,闸北区社区教育研究中心(市民学习指导中心)、静安区社区学院、上海市老干部大学等兄弟学院,向他们取经,学习他们的先进理念和具体做法。避免走弯路,为实现徐汇社区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而努力。 走访上海市教科院职成教所和社区教育研究所、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社会发展研究所,以求得专家、学者对我区社区教育的指导与帮助,为社区教育的开展提供智力支持。邀请社区教育专家金星火、楼一峰、周嘉方等到校开办讲座或指导工作,介绍金国、市级层面社区教育的工作情况及面临的问题。

学习、研究社区教育的有关文件、资料,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学习市委2号文件,区府33号文件;在中层干部中开展有关社区教育的研讨与交流。通过学习、研究,增加学院教职员工对社区教育的感性认识与理性思考。 (三)大力推进社区教育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建设 在课程建设方面,我们做了如下探索: 利用“社区教育网络”的平台整理、汇编了社区学校春季和秋季课程,对课程体系进行了初步梳理,及时在社区教育网上发布课程信息。及时在网上公布“本季度推荐课程”、“本月主题活动”、“本周最活跃社团”等与课程建设相关的信息。 组织编写《徐汇区社区教育课程汇编》,集中汇编社区教育的课程,使课程建设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系列化,核汇编争取年内交付出版。 组织“徐汇区社区居民学习需求调查”,选取四个街道召开“居民座谈会”,在全区范围内开展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300份。目前,处于回收、统计、汇总、分析阶段。针对居民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适当调整社区教育课程设置。 组织开展 “2006年度徐汇区优秀课程 (含讲座、活动)申报、评选”活动,年内通过自评、互评、公开展示,评选出一批区域内有示范引领作用的社区教育课程 (含讲座和活动)。 各系科应逐步担当起组织教研,交流沟通的功能。定期召集社区学校相关任课教师开展教学研讨、组织交流活动,增进社区学校教师之间的沟通与联络,加强社区学校教师之间的协作与互动,以研究促进教学,通过教学带动研究,形成较为浓厚的教学研究的氛围。 进行专业师资队伍的培训,开展志愿者服务工作: 制定年度师资培训的方案,开展专职副校长和专职教师的培训,为徐汇社区教育提供人才支持。学院已制定了年度培训方案,从职业道德、业务素养、交往技能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培训,逐渐形成一支热爱社区教育、密切联系居民、熟悉社区业务、善于开展活动的强有力的社区教育人才队伍。学院成立以来,已经举办了三期 “新任常务副校长培训班”;举办了“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等讲座;组织校长、老师参观浦东花木社区学校等兄弟学校,区层面选择有代表性的社区学校召开例会或开展活动,以研讨会、交流会的方式加强社区学校之间的横向沟通与联系,取长补短,互通有无,为徐汇社区教育的开展形成合力。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南京市江宁区湖熟街道社区教育中心 管理员登录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