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社区教育>>市民学校>>文章内容
社区学校课程建设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1/10/9 13:48:10 作者:褚军 浏览量:595次

社区学校课程建设的实验研究

课程是社区学校运作的核心,社区学校只有立足于社区需要,设计出丰富多样的课程,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才能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打浦桥社区已初步形成商贸商务、休闲服务和现代居住的现代化商住园区,人们在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改善的同时,也有了更多的交往和学习的需求。这种群众性的对于终身学习的自发要求,使打浦桥社区学校意识到:学习不再是人生的一个阶段性的内容,而是人的一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正规教育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区是社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打浦桥社区学校充分利用辖区资源,拓展非学历教育,为社区成员的求知、交友、发展个性、充实生活、提高生活质量服务,根据社区成员不同人群的学习需求,加强课程建设,开发校本特色的课程,使课程具有生命力,学校具有生存力。 一、课程设计的依据 (一)社区教育的特点 社区教育是实现终身教育的重要形式,是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基础,它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旨在提高社区全体成员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教育活动。由于社区教育的地域性及其全员、全面、全程的基本特征,在服务对象、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等方面都需要因地制宜,才能获得有效发展。社区学校作为社区教育的有效载体,必然要体现社区教育的这些特点。由于教学对象异质性强,学习兴趣多种多样、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学习能力各不相同,因此,社区学校在课程设计上既要有针对性,又要呈现丰富多样性,才能吸引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 (二)社区居民的需要 社区学校的课程要从社区各阶层居民的实际需求出发,以提高社区居民的文明素养、生活质量为目标,以贴近居民、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为原则,因此,社区居民的需要是打浦桥社区学校进行课程设计的重要依据。为了解社区居民的学习需求,打浦桥社区学校专门设计了问卷,对居民进行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再设计出多规格、多层次、多内容、多形式的课程计划,每学期都要根据学员的反馈情况适当调整课程。由于 目前社区学校的学员以老年人、下岗待业人员和学生为主, 社区学校设计了一系列以短期职业技术培训、文化素养教育和闲暇教育为主的丰富多样的课程,同时,还在寒暑假专门为社区学生开办了各类适合未成年人的形式多样、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二、课程建设的主要进展 (一)课程内容的特色 针对学员异质性强,在 文化程度、知识结构、年龄、兴趣爱好等方面差异大的特点,社区学校设计了内容丰富、适当分层、合理分类的课程,满足了社区居民丰富多样的学习需求。 1 、课程内容丰富多样 打浦桥社区学校的课程内容丰富多样,根据居民需要开设了技能、知识、娱乐、健身、家政、幼儿教育知识指导等一系列课程,由于健身类、娱乐类、技能类课程尤其受到居民的普遍欢迎,社区学校加强了这几类课程的开发,进一步拓展其内容,目前健身类已开设了太极拳、太极剑、健身舞、排舞、腰鼓舞等课程,娱乐类已开设了拉丁桑巴、拉丁牛仔、啪啦啪啦舞、交谊舞、民族舞等课程,技能类已开设了钢琴、插花、摄影、声乐、书画、篆刻、裱画等课程。 2 、课程内容的适当分层 为了使不同基础的居民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不断激发居民的学习需求,打浦桥社区学校还进行了课程的分层开发,通过普及类课程与提高类课程的配套开发,创出课程的特色。如健身类课程开设初级班、中级班与提高班,让学员自行挑选,提高班学员学成后到各社区做团队“领军人物”,为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创造和谐社区作贡献。技能类课程也根 据学员的兴趣爱好和现实需求,开设了提高型的课程,使学员学有专长、学有所为,帮助再就业人群不断提高技能,重新找到工作岗位。

3、 、课程内容的合理分类 打浦桥社区学校根据不同群体的需求差异,对教育对象合理分类,根据各类人群的学习需求设计课程。为提高中老年居民生活质量,设计了太极拳、太极剑、健身舞、排舞、腰鼓舞等健身类课程;为满足居民的业余爱好,开设了拉丁桑巴、拉丁牛仔、啪啦啪啦舞、交谊舞、民族舞等娱乐类课程;为提高中老年居民的生命质量,以康乐型教育为主,开设了足底保健、耳穴保健、医疗保健等保健类课程;为陶冶居民情操、提高艺术修养,帮助中青年下岗人员再就业,开设了钢琴、插花、摄影、声乐、书画、篆刻、裱画等技能类课程;为老年居民适应时代潮流,与年轻人拉近距离,缩短代沟,同时为青年人再就业创造条件,开设了金融、英语会话、日语会话、汉语拼音以及电脑基本知识等知识类课程;一批在岗时一心扑在工作上的老知识分子想更好地享受退休后的生活,并为子女做好后勤保障,学校为他们设计了营养与饮食、烹饪、食品雕刻、中西点心等家政类课程;为年轻的父母提供专业、合理的幼儿教育知识指导;为中小学生寒暑假提供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各类活动课程,满足学生需求,让家长满意。 (二)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1 、师资配备“多元化” 要把社区学校办成具有一定规模上品牌的规范化学校,一支强有力的师资队伍是最重要的人力资源和坚实的力量基础。首先我们对辖区范围内的人才资源进行调查摸底,在此基础上,与社区教师进行整合,再聘请有一定影响的志愿者老师,在这支队伍中,既有在职教师、也有退休教育工作者;既有知名度的学者,也有具备一技之长的居民群众;既有中青年教师,也有发挥余热的“老法师”,这样一支队伍的建立,满足了不同层次居民的需求,使学校的课程建设得以全面展开。 2 、开放多样的教学模式 摄影班需要场内场外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师室内讲解,室外拍镜,学员学习的内驱力充分发挥,不仅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而且还吸引了场外的市民都来参加我们学校的学习,摄影班的队伍壮大;耳穴、足底班学员,他们大多年高、有的身患疾病,个别为再就业者,在教师的教学指导下,他们能现场作业,懂得很多门门道道;学校各类提高班的学员,学成后在各社区是“领军人物”,作为教员指导各社区团队。

3、、丰富的教学载体 社区学校在教学中注重运用多种载体,充分运用理论探讨、学术讲座、信息网络、社区论坛、知识竞赛和读书小组等居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和载体,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充分激发了广大社区党员、干部、群众的学习热情。各社区居委分校在专职教师、志愿者老师、学员中的“领军人物”指导下,仅 06年春季班各居委分校参与学习社团活动人次达 33137人次。 三、取得的主要效果 (一)激发了居民的学习兴趣 社区学校在设计课程时,把着眼点放在满足居民需求、提高居民素质上,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满足了社区居民的各种学习需求,同时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员的主体地位与作用,提高了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让他们在学习中找到了快乐,体验了成功,提升了自身的价值,学习中获得的成就感和快乐感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006年春季学校举行“学习一生,快乐一生、和谐共生”学习成果展示 会让学员 们感到:在打浦社区学校学习不再是任务,而是需要、是乐趣、是享受,是打浦桥居民生活的一部分。学习成果展示汇报会中,学校把艺术表演类、艺术作品类、健身表演类等三个项目的各种形式的成果展示在大家面前,更好地说明了学员在教师的精湛技艺的教学下,在与教师的互动中,学有收获。学员们不论在舞台上亮相,还是作品展示,都能感受到成功和喜悦,重新找回青春与活力。社区学校在居民心目中已成为陶冶情操、启迪智慧的学园,情感交流的乐园,交往会友的和谐家园。 (二)满足了各类群体的学习需要 打浦桥社区学校在课程设计中,根据不同群体的需求设计课程内容,满足了社区居民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对居民的吸引力不断增强。 2005年至今,学校开发的课程已达 45门,学员人次从 2005年春季班的 1500人次,到 2006年的春季班已增至 2000余人次,社区学校对居民的吸引力不断增强。社区学校提供的幼儿教育知识等专业化的服务和指导,取得了社区年轻父母的广泛认可和好评;寒暑假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了辖区内本地学生和外来务工子女的生活;各类职业技能培训与实践操作的课堂,提高了失业青年和下岗待业人员的综合竞争力,为他们重新上岗创造了条件;各类休闲娱乐类课程让安度晚年的老人丰富了生活,提高了生活的质量。总之,打浦桥社区学校因为课程内容丰富、针对性强,使大多数社区学员都能在这里找到喜欢学习的课程,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要。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南京市江宁区湖熟街道社区教育中心 管理员登录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