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中心快迅>>文章内容
匠心江宁 | 鸭业世家煨新香——记湖熟鸭业协会会长马仕斌

发布时间:2025/4/23 9:15:45 作者:齐晋 浏览量:54次

匠心江宁 | 鸭业世家煨新香——记湖熟鸭业协会会长马仕斌

                                      王军      南京市江宁区作家协会                                                                                  2025年04月20日                                                                                                                                                                                                                                                                                                                                                                                                                                                                                                                                                                                                                                                    













湖熟鸭业协会会长马仕斌是“江宁工匠”,是江苏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选树的省首批乡土人才三带名人培养对象,是省文化和旅游厅认定的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京板鸭、盐水鸭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是省餐饮协会认定的南京湖熟板鸭盐水鸭制作技艺代言人。



这位五十多岁的男子,全身上下布岁月的痕迹。据其自述,祖上从遥远的域外一路迁徙,元明时期定居南京湖熟。当地那时河道交错、池塘众多,水源丰富。水里的小鱼、小虾和螺蛳,水边的野果、草籽和昆虫,是天赐的鸭食。祖辈们为求生存,尝试捕捉野鸭、饲养家鸭、加工鸭子,并由此作为谋生的职业手段。有文字可考,到他这一代为止,先后有七代人从事鸭业,但口口相传中,谁也弄不清他们家真正从哪一代开始从事制鸭手艺,又经历了多少代人的传承、坚守与创新,才形成了如今配方独到、工艺独特、风味独、各项安全指标俱佳、自成体系的“马庭寿”品牌,成为省商务厅认定的“江苏老字号”。




他端出自小家里就习惯用来摆放鸭子的一只约六七十多厘米长、四十厘米宽、八厘米高、中间凹进去的托盘。盘面釉层整体呈天蓝色,被光阴洗磨后呈现出一种纯朴、一种粗犷的样貌。有几个地方已经褪色,显得古旧苍老;有几个地方的釉层已经斑斑驳驳,露出砂的本色,透出苍凉悲壮;还有几个地方覆盖着一层洗也洗不净的点点褐色包浆,渗着岁月痕迹留下的沧桑。翻转托盘,底部中间有一枚方形阳刻印章——“葛明祥造”,原来这是清乾隆年间的老物件。翻转托盘的过程中,扇动了空气,一股丝丝滑滑的、淡淡的鸭味,窜入鼻腔,这是几个甲子的岁月里,一只鸭子接着一只鸭子摆放时渗透浸润托盘留存的气味。除这个托盘外,过去用来加工鸭子的大缸、架子、蒸子、小石磨等祖辈流传下来的许多老物件,如今阵列在江宁民俗博物馆内,供人参观,成为连接过去与当下活化载体。这些老物件陪伴了他家祖辈们制作鸭子的悠悠时光,是鸭业世家、匠心传承的历史见证。




上世纪初,马仕斌的高祖马盛禄经营春华楼鸭店,在江宁名声响亮,当时的产品,不仅质量上乘,皮白肉嫩、肥而不腻、咸香鲜酥俱备。经营上还颇有特色,一年四季因时而作,春夏卖烧鸭、烧鹅,夏秋制作销售桂花鸭,冬腊月制作销售咸板鸭。并且规模大、销量好。自家有鸭棚,年养鸭两万多只,仍不能满足自家门店的销售,只得大量收购来自高淳、溧水、高邮的麻鸭。可惜,日军侵占南京,将春华楼难以计数的鸭业资产洗劫一空。后来春华楼起伏不定,直到公私合营,仍波澜不断。

马仕斌的祖父马庭寿是春花楼的嫡传弟子,不愧为湖熟鸭子加工技艺精湛的一代宗师。哪怕在时代变迁、社会变革,马家鸭业最艰难的时刻,他也能依靠一根扁担,一头置老卤,一头放工具,深入田间地头,走村串户,帮助人家宰鸭制鸭,艰难中坚韧地保持着制鸭手艺。可以说,彼时他家的鸭业,既有苦苦支撑之累,亦有命若游丝之危。直到改革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马庭寿顺势而为重振炉灶,用春华楼鸭店的传统工艺,加工制作鸭制品。在卖鸭时,马庭寿很自信地将标有“湖熟名师马庭寿制”等字样的印章刻在鸭胚上。在广而告之的同时,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良好口碑,赢得品牌的信誉,致使他家的鸭子在当时的市场上供不应求。



马仕斌自幼就闻着鸭味道,看着饲养鸭、加工出售鸭的家庭里长大,耳濡目染之间,板鸭盐水鸭已不仅是一种食物,而更像一种符号,是承载家族祖辈们心血的符号,是承载家族汗水和智慧的符号,是流淌在血脉里基因的符号。

他自小就跟着祖父身后,从学习拔毛拽绒开始,一步一步地学习鸭子加工的技能。家里为了培养他对制鸭业的兴趣,按普通工人工价的一两倍计价,当日晚间计付兑现。这些点滴,不仅增加了他对鸭子加工技艺的趣味,也为他以后学习掌握技艺并发展创新奠定了基础,同时为他日后领悟鸭业文化的内涵作好了铺垫。



学徒的路上,并非一帆风顺。譬如在抠出鸭的内脏时,重复动作中反复摩擦,致使指腹磨破皮,常常血淋淋的疼痛难忍。但为了掌握要领,咬牙含泪,不断练动作。一双手,由细皮嫩肉,练成了皮糙茧厚;由动作笨拙,练就了敏捷自如。再譬如烫鸭子的水温究竟是多少度?水温低了鸭毛烫不落,拔除时鸭毛容易断根,水温高了,容易烫坏鸭皮,影响熟鸭外形。而且天冷天暖、雨天晴天、鸭龄长短等,所用水温都不一样,这些全凭手腕脉管以下部位去感受与领悟。再如在烤鸭加工掌握火候,稍有不慎便会导致鸭子不熟或烤熟过头,等等。他在祖父和父亲的悉心指导和帮助下,不断磨练,用心用情,力求完美地掌握技能经过一段时间的学和练,熟悉了鸭子加工全过程的所有步骤,掌握了全部技能和诀窍,并认真思考,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终于练出了可以称得上的“绝活”。

挑鸭绝活——“三看三摸”。看:看鸭毛,挑选毛色光亮、羽毛整齐的;看眼睛,挑选眼球饱满,眼睛清澈明亮的;看嘴巴,挑选鸭嘴颜色鲜艳、质地光滑的。摸:轻抚鸭皮,挑选皮薄、光滑,无明显粗糙感的;轻按鸭胸,挑选胸肉紧实有弹性、脂肪分布均匀的;轻捏鸭腿,挑选肌肉结实发达有力的。如此这般挑剔地选择健康、足龄、生长环境良好的鸭子,为成品鸭子的好口感打下基础。

宰鸭绝活——“一刀断三管”。他细心琢磨鸭颈结构,掌握血管、食管和气管三管的分布规律。宰鸭子时,角度精准、力道适中、手起刀落间断三管,亦如疱丁解牛。这绝技不仅提高了宰杀效率,还最大程度地减少了活鸭的痛苦和鸭肉的损伤,避免血液残留,保证鸭肉品质,提高鸭肉口感。这体现了他厚实、精湛的刀工,也体现了他对处于食物链低端上鸭子生命的尊重与人文关怀,符合现代人对食品的伦理道德。

净膛绝活——一指掏尽鸭腔内脏。在制作鸭子过程中,会在鸭右侧翅腋下剖开蝴蝶形月牙小切口,左手抵住鸭肛门,右手的食指或中指抠进腹腔,前后移动并旋转一圈,掏出肝、肺、胰、肠等全部鸭内脏。这动作蕴含着数十年磨砺后技艺的娴熟,节约了时间和人力成本,平常人看似简单,但非顶级的大师很难做到。

卤水绝活——卤水是制作板鸭盐水鸭的灵魂。他家的卤水经历数代人百年以上的提炼优化,是制作马庭寿牌板鸭盐水鸭的精髓,是流淌在马家祖上数百年血脉里的密码。他用盐、生姜、八角、桂皮、香叶等众多香料,按照不同比例、不同时间顺序和不同空间位置科学地添加,然后熬制成有别于其它品牌厂家的独特香味鸭肉浸泡其,进行充分的物理、化学的融合,恰到好处。既充分入味,又不会掩盖鸭肉的本味。

注重交流学习,及时捕捉现代消费者对食品的口味、健康和安全等新动态,主动适应市场新需求,紧跟时代步伐,在百年灶火、数代人技艺的传承中坚守、思考、求进,在细火中煨出新香。

譬如腌制过程中减少了的比例并由原来的普通盐逐步改用低纳盐,通过延长腌制时间和除原有葱、姜等辅料外增加了陈皮、草果天然香料,采用低温慢煨等现代烹饪技术,淡去皮下的油脂,煮出合乎时代的新味道,既保住千年传承的风味,又契合现代人的胃口和营养理念




在国家发布盐水鸭生产加工的标准后,他立即和员工们一起认真学习,并按规定规范管理。他从挑选无激素、无抗生素的优质瘦肉型源开始,紧扣加工全过程的每个细节,将传统工艺注入现代食品加工技术,研制标准化生产流程引入第三方检测机构,对盐水鸭的感官要求、理化指标、污染物限量、微生物限量等进行严格检测,确保每一只盐水鸭品质达标、口味稳定,让祖辈们苦心经营的、古老的传统技艺,变得更加严谨科学。

同时主动适应市场形势,倡导全鸭利用”,努力践行环保理念,全心打造“马庭寿”品牌。因其独特的咸香鲜,深受消费者喜爱,市场需求旺盛。目前,他家加工制作的主打产品盐水鸭,鸭皮单薄、干爽紧致,鸭肉切口平整玫瑰色、形硬质软、鸭香绵长。挟一块放入口里咀嚼,感觉肉质紧实中带点韧劲而不柴,细中带点软糯又不鸭肉的鲜香与香料的各种香气逐渐释放,激发舌尖味蕾的敏感度,带来一种饱满的咸香和清新的香鲜。一切于本真自然既不过于浓烈,也不显得单调。恰似一种低调优雅,使满嘴温和、内敛、舒适。吃完后,口腔中留着一股持久的回甘,似岁月沉淀的况味。这滋味儿,既是对咸香味的延续,是对鸭肉本身鲜美的再次重复,这不仅是舌尖的享受,更是延续着南京饮食文化的千年让人联想到绮丽水乡的清幽与生活的质朴,荡起美食与文情感的共



一身好手艺,总得有传人。马仕斌不仅收纳门徒,还把走出大学校门不久的儿子马兆帅、侄子蒯杰两位年轻人收为徒弟,让他俩与其他众多徒弟一样,从热爱鸭子加工的传统工艺开始,步步为营,扎实训练他们宰鸭、腌制、卤水调配等技带领他们踏上非遗传承和发展之路。两位年轻人信心满满,立志不仅要学到真本领,还要把传统鸭业改版升级煨出新意,让人有“肯德鸡”,我有“盐水鸭”的梦想飘洋过海做强大!

由马仕斌这样一群工匠们支撑的南京鸭业,凝聚着千百年来鸭业工匠们的技艺积累和智慧结晶。他们独具慧眼,各领风骚,用匠心和巧手,不断探索实践,经历一代又一代人的工艺传承、苦练技能、创新发展,把在一些外地人眼中不太看好的鸭子,用最优的加工工艺制成盐水鸭、烤鸭、酱鸭、板鸭等美食,使其遍地开花、名扬天下,积淀形成桂花鸭、韩复兴、马庭寿等众多老字号品牌,至今仍然长盛不衰。他们为南京的盐水鸭,既能进入寻常巷陌里的普通人家,也能登上大雅之堂,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入选中欧地理标志保护清单,取得出口欧盟的权威认证,成为南京美食走向世界的一张靓丽名片做出了贡献!



作者简介:

王军,男,1965年生于江苏省如东县。1984年参军,讲师,2007年转业至南京市级机关工作。出版和发表各类作品约70万字,现为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南京市江宁区湖熟街道社区教育中心 管理员登录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