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网讯(记者 高围 通讯员 于存勇)3月10日,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通报表扬2019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深入开展2020年村庄清洁行动的通知》,对全国106个措施有力、成效突出、群众满意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予以通报表扬,南京市江宁区榜上有名。

近年来,南京市江宁区以村庄清洁行动为抓手,坚持党建引领、干群联动,统筹整治建设管护,创新“三清三整”路径,初步建成全域美丽宜居乡村。
“三清一改”展现新形象
“三清一改”即道路清、沟塘清、门口清,做到道路清洁畅通、沟渠荷塘清澈无物、门前屋后干净整齐,彻底改变农民群众的不良卫生习惯。2019年,江宁区累计投入村庄清洁行动5.4亿元,清除垃圾21.1万立方米,清理河塘沟渠5500多处,动员农民参与超23万人次,发放宣传资料数量27万余份、开展专题宣传3900场次。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不断涌现出了如谷里街道四门口村、横溪街道乔木山村等一个个“明星”村庄,一改过去的脏乱差,呈现出干净清朗的乡村风貌,房前屋后鲜花斗艳、鸟语花香,小菜园收拾得像小花园一样好看。记者了解到,江宁区以“三清一改”为着力点,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还突出做好乡间小路、景观小品、小型塘池和小微菜园“四小实事”,扮靓村容村貌,让村庄由小到大、由内而外焕发出整治新面貌,如今,世外桃源景致已在江宁变成现实。
“保护村子环境人人有责,现在村里环境越来越好了,我们老百姓打心眼里高兴,也更加自觉了。”谷里街道徐家院村民马吉康对记者说。
“三整一拆”打开新空间
“三整一拆”即整治村庄公共空间、田园空间、庭院空间,拆除私自搭建的房屋、披棚等违章建筑和断壁残垣,让村里村外、家家户户都四季绿美、生态宜居。据了解,江宁区累计拆除违建4600多处、残垣断壁5700处,整治乱堆乱放2.9万处,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99.99%,生活垃圾做到日产日清、集中收运。全区清理农业生产废弃物5200多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4.23%,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达86%。
在整治过程中,各个街道也是各显身手。发动乡贤、群团组织参与,发挥网格员、村干部贴近群众优势,组建巾帼宣讲团,鼓励开展美丽庭院建设……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江宁区秣陵街道胜利村,村民查玉琴家的小庭院如今已成了村里的姐妹们的“议事小院”。“我非常喜欢花花草草,以前有时间才会摆弄摆弄它们。自从村子里推进‘美丽庭院’,我们就因地制宜地布置庭院小景,环境美了,村里的姐妹们都经常来取经互相交流学习。”查玉琴边指着庭院中“议事小院”的牌子边告诉记者。
截至目前,江宁区共建成市、区级美丽庭院示范户1320户、区级精品户20户,并成功创成国家级卫生街道1个,省级卫生村165个,省级生态文明示范村22个。
“三村一居”建设新家园
“三村一居”即统筹全域田园乡村、美丽乡村、宜居乡村建设,全面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根据政策要求,江宁区各个街道将村庄清洁行动作为“一把手工程”,认真落实区、镇、村三级书记主体责任,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统筹谋划,出台“1+8”政策意见,明确全域1500个自然村分类定位,坚持规划引领、分层打造,突出资源整合、项目化实施。与此同时,全区还聚焦乡间小路、景观小品、小型塘池和小微菜园“四小实事”,因地制宜建设公共绿地,形成四季有绿、季相分明、乡土自然的绿化景观。
“三村一居”实施后,不少村庄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以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东山街道佘村为例,3D墙绘成为了其一大亮点。东山街道宣传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佘村的3D墙绘展示了产业振兴、乡风文明的新景象,希望以文化创意形式,更好的诠释特色田园乡村理念。”“小姑娘、小伙子们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常常行走在田间地头,穿梭于施工现场,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落实完成。”说起为人居环境而奔波的党员干部,江宁街道的村民们不禁连连夸赞,山绿了、水清了、街净了、村美了……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了。
截至2019年底,江宁区所有村庄基本达到宜居乡村建设要求,累计建成美丽乡村1036个,涌现出黄龙岘、石塘人家等一批国家级美丽乡村和观音殿、徐家院等一批省级特色田园乡村。
“国富才能民强,安居才能乐业。此次成功入选‘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也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江宁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20年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下一步,江宁区将深入贯彻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提出的“以疫情防治为切入点,加强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重要指示精神,落实 2020 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以“干干净净迎小康”为主题,以“四清一治一改”为重点,着力引导农民群众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逐步完善长效保洁机制,美化提升村容村貌,推动村庄清洁行动常态化、制度化、持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