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为人知的江宁农隐园
发布时间:2019/1/15 9:33:17 作者:齐晋 浏览量:695次
鲜为人知的江宁农隐园
在青龙山麓,民国时期曾有一片名为“农隐园”的大型农场。该农场土壤肥沃、管理科学、物产丰富,在当时颇有名气,至今仍有一批关于江宁农隐园的诗词流传于世。但随着抗日战争爆发,南京沦陷,农隐园落入侵略者之手,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江宁农隐园兴建于1933年左右,位于青龙山麓金子堰后村(在今麒麟街道),占地250余亩。农场的布局现在已不可考,不过根据当时游客的记录,可知农场的生活区域有朝南的瓦房一幢,计有七间,分别作为园主的会客厅、工人食堂、工人宿舍、储物间等使用;而生产区域内有山坡,有水田,有池塘,土质肥沃,水草丰美。农场宜林、宜牧、宜农,饲养有水牛、毛驴,种植有蔬菜水果,以果树为主。
农隐园的园主是国民政府时的许崇灏将军。许崇灏,字公武,号大隐庐主,广东番禺人,出生于1882年。其父曾任山东候补知府,负责江西洋务局。在许崇灏12岁时,其父奉命查办某县教案时死在任上。失去了父亲的许崇灏不得不去南京投靠叔父许芩西。在南京,他接受了军事教育,毕业后成为清军的军官。青年时期的许崇灏接受了革命思想,于1910年经过黄兴、宋教仁等人的介绍,参加了同盟会。辛亥革命前夕,他积极宣传革命,组织镇江新军反清武装起义。中华民国成立后,他担任了南京留守处处长,后参加护法战争。护法战争失败后,许崇灏辗转来到了广州,跟随在孙中山先生的左右,成为孙中山重要的军事幕僚。“廖仲恺案”发生后,许崇灏及其兄许崇智遭到蒋介石的打击,被贬。1949年上海解放,许崇灏担任上海市政协委员。1959年于上海病逝,享年78岁。
农隐园的建立与当时许崇灏将军的境遇有很大关系。1928~1937年,许崇灏将军在南京担任考试院院部秘书、秘书长期间,因受蒋介石的打击,郁郁不得志,很想作为却无能为力,后又因刚正不阿得罪了考试院院长戴季陶,遭到排挤。在这种恶劣的政治生态中,归隐田园不问政事,无论对许崇灏,还是对其政敌来说自然是最好的选择,农隐园便应运而生。
农隐园环境优美,管理严格,屋舍干净整洁,自然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前来参观,留下不少赞美庄园美景的诗词,如铁尊的词作《玉烛新》、弗怡的《踏莎行令·题许公武农隐园图》。在游人当中,不少人愿长留园中居住生活,如蔡守在诗中就向许崇灏将军要求借屋居住,诗云:“闻道西湖已买山,何年借我屋三间?倾城月色东西屋,我住中间竹石环。”
1933~1937年间,许崇灏将军精心经营农隐园农场,闲暇之余则读书写字,或与各界朋友饮酒对诗作画,农隐园进入了繁荣时期。但好景不长,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937年12月南京沦陷,农隐园的主人被迫离开了自己的庄园前往陪都重庆任职。而失去主人的农隐园则落到了侵略者的手中,风光不再。
现在,江宁农隐园早已被人遗忘,但从旧时的政府公文、旅行者的游记以及文人的诗词,我们还是不难想象出当初农隐园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和耕作之余园主许崇灏将军在园中恬适的生活场景。
左凯文
上一篇:致改革开放
下一篇:“我们的节日”彰显传统文化生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