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小年就是年
发布时间:2017/1/21 9:31:19 作者:齐晋 浏览量:565次
过了小年就是年
发布时间:2017-01-20 09:06
眼看着就是农历春节了,在这个全世界华人最关注的节日之前,还有一个备受关注的传统节日就是”小年“。大家应该都听过“过了小年就是年”这样一句俗语。你可能不知道,今天开始有些地方就过小年了!
小年又称小岁、小年夜,是相对大年(春节)而言的。因地域的差异,各地过小年的日期不尽相同,大部分地区在腊月二十三和二十四日过节。小年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准备干干净净过个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气象,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东汉崔富《四民月令》记载:“腊月日更新,谓之小岁,进酒尊长,修贺君师。”清代姚兴泉《龙眠杂忆》记安庆桐城县)腊月过小年的情景:“二十四晚,设酒醋以延祖先,自密室达门面,内外洞澈,灯烛辉煌,而花炮之声达于四巷,几与除夜无异,士人谓之小年。”民间对小年相当重视,因而形成很多习俗。
虽然关于小年的说法有很多种,不过我们通常认为祭灶节就是小年。据说每年年底,灶君、太岁神与民间诸神都要回天庭向玉皇大帝述职,尤其灶君会向玉帝禀告人间善恶是非,作为对人类奖惩报应的依据,故人们大多在此时奉拜家中诸神与灶君。祭灶送灶神的方式也因地域文化差异各有不同,随着时代的变化,目前这样的民俗活动也越发简单,主要走一个象征性流程。
除了祭灶以外,小年还有诸如扫尘土,剪窗花,贴春联,洗浴和婚嫁等传统习俗,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逐个了解一下。
扫尘土
过了二十三,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过年的准备工作显得更加热烈了。要彻底打扫室内,俗称扫尘,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拔除不祥。各家各户都要认真彻底地进行清扫,清理箱、柜、炕席底下的尘土,粉刷墙壁,做到窗明几净。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含义,意思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再后来,这“扫房子”逐渐就演变成人们在过年时的卫生大扫除了。古人把过年时的大扫除称为“扫年”,起源于古人驱除病疫的一种宗教仪式,后来逐渐演变为年终的卫生大扫除。不过,在叫法上南北地区是有差异的,咱们北方人称“扫房”,而南方人则叫“掸尘”。
剪窗花
在准备过年的过程中,剪贴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动。窗花内容有各种动、植物掌故,如喜鹊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戏牡丹、狮子滚绣球、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鹿鹤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寿、犀牛望月、莲(连)年有鱼(余)、鸳鸯戏水、刘海戏金蝉和合二仙等。刚娶新媳妇的人家,新媳妇要带上自己剪制的各种窗花,回婆家糊窗户,左邻右舍还要前来观赏,看新媳妇的手艺如何。
贴春联
春节家家户户都要写春联。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所以春联数量最多,内容最全。神灵前的对联特别讲究,多为敬仰和祈福之言。常见的有天地神联:“天恩深似海,地德重如山”;土地神联:“土中生白玉,地内出黄金”;财神联:“天上财源主,人间福禄神”;井神联:“井能通四海,家可达三江”。面粮仓、畜圈等处的春联,则都是表示热烈的庆贺与希望。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米面如山厚,油盐似海深”、" 牛似南山虎 、马如北海龙”、“大羊年年盛,小羔月月增”等等。另外还有一些单联,如每个室内都贴“抬头见喜”,门子对面贴“出门见喜”,旺火上贴“旺气冲天”,院内贴“满院生金”,树上贴“根深叶茂”,石磨上贴“白虎大吉”等等。大门上的对联,是一家的门面,特别重视,或抒情,或写景,内容丰富,妙语联珠。
剃头洗浴
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因此小年以后,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发。以往人们生活条件不比现在,很少能够清闲下来剃头洗浴弄的干干净净整整洁洁,正好到这个时间点梳洗梳洗过个新年。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现代人甚至每天洗浴都没有太大问题,所以这个风俗或许会让现在的年轻人觉得有一点点奇怪。
婚嫁
过了农历腊月二十三,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选日子,称为赶乱婚。直至年底,举行结婚典礼的特别多。民谣有“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的说法。
在小年这个节日话题上,我们除了了解它的来源和风俗,还能够赏析一下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写的关于小年的诗词作品:
《使东川·汉江上笛》
唐 元稹
小年为写游梁赋,最说汉江闻笛愁。
今夜听时在何处,月明西县驿南楼。
《桃源篇》
唐 权德舆
小年尝读桃源记,忽睹良工施绘事。
岩径初欣缭绕通, 溪风转觉芬芳异。
一路鲜云杂彩霞,渔舟远远逐桃花。
渐入空濛迷鸟道,宁知掩映有人家。
庞眉秀骨争迎客,凿井耕田人世隔。
不知汉代有衣冠,犹说秦家变阡陌。
石髓云英甘且香,仙翁留饭出青囊。
相逢自是松乔侣,良会应殊刘阮郎。
内子闲吟倚瑶瑟,玩此沈沈销永日。
《古寺老松》
唐 齐己
百岁禅师说,先师指此松。
小年行道绕,早见偃枝重。
月槛移孤影,秋亭卓一峰。
终当因夜电,拏攫从云龙。
《观项信水墨》
唐 方干
险峭虽从笔下成,精能皆自意中生。
倚云孤桧知无朽,挂壁高泉似有声。
转扇惊波连岸动,回灯落日向山明。
小年师祖过今祖,异域应传项信名。
《雨夜南堂独坐》
宋 陆游
老夫眼暗牙齿疏,七十未满六十余。
故人欲尽谁与娱?独坐默诵小年书。
北风日夜吹雨急,空村泥深屋茆湿。
凤皇览德乃下集,可怜飞萤常熠熠。
《旅舍偶题》
宋 陆游
野店山桥策蹇驴,浩然聊喜遂吾初。
童颜几岁已辞镜,胎发今朝还入梳。
小瓮漫营秋社酒,断编闲理小年书。
白云可笑犹多事,常向人间耐卷舒。
《冬夜读书》
宋 陆游
茂陵病後非平昔,瘦骨竛竮短发疏。
红烛悔从长夜饮,青灯喜对小年书。
圣贤亲见生非晚,忿欲俱空死有余。
破屋颓垣君勿笑,更阑弦诵满吾庐。
《祭灶词》
宋 范成大
古傅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
猪头烂热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
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
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角秽君莫嗔;
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
乞取利市归来分。
《鹊桥仙 自寿》
宋 刘辰翁
轻风澹月,年年去路。
谁识小年初度。
桥边曾弄碧莲花,悄不记、人间今古。
吹箫江上,沾衣微露。
依约凌波曾步。
寒机何意待人归,但寂历、小窗斜雨。
《庚子送灶即事》
鲁迅
只鸡胶牙糖,典衣供瓣香。
家中无长物,岂独少黄羊。
好了,看完风俗介绍,赏完古人的诗词,这个小年你家忙了些什么呢?
资料来源:网络
上一篇:老南京过年习俗知多少
下一篇:吟诵除夕的古诗


友情链接
国家级教育网站
省级教育网站
市级教育网站
区县教育网站
学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