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中心快迅>>文章内容
130场学习活动,充实江宁“学习时间”

发布时间:2016/10/12 11:37:57 作者:齐晋 浏览量:242次

130场学习活动,充实江宁“学习时间”

江宁“终身学习周” 连续报道2

“江宁农民如何洗脚进城”“如何做个有眼界的家长”“怎样提升茶叶附加值”“京剧培训《红灯记》片段”“农民研究《红楼梦》专题报告”……7天时间,江宁各个机关、街道、社区、学校等将举办130场次学习活动。昨天上午9点半,江苏省暨南京市全民终身学习周开幕式在江宁市民中心举行,江苏各市来宾云集江宁,随着终身学习周的启幕,南京市终身学习服务中心揭牌,江宁人进入了“学习周时间”。

江宁经济发展带动区域教育现代化

“江宁经济社会的发展强劲地推动着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在昨天的开幕式现场,江宁区区长祁豫玮给全省来宾介绍了江宁的“教育家底”:全区拥有规模幼儿园102所,中小学、高等职业学校72所,在校学生14万名,大学26所,在校大学生23万人。各类教育均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所有小学均达到市现代化小学以上标准,所有初中均达到省级示范初中标准,先后荣获“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等多项国家级荣誉。

说到“终身学习”,祁豫玮说,江宁全区构建了以区培训学院为龙头,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为补充,10家街道社区教育中心为骨干,200家社区居民学校为基础的三级社区教育网络。终身教育师资配齐配强。目前,江宁区培训学院拥有在编教师300多名,涵盖电子、计算机、现代农业等十多个专业,各街道社区教育中心配备管理干部25名,公办教师105名。终身教育实践成效明显。以课程为核心,开发了技能培训、文化素养、生态环保、创业致富等系列课程;以品牌为引领,完成全国社区教育实验项目5个,加入联合国教科文“农村社区学习中心项目点”实验研究,在市民中产生了积极影响。

“谷里讲坛”入选省首批“终身学习品牌项目”

在昨天的开幕式现场,江宁区谷里街道的“谷里讲坛”入选江苏省首批“终身学习品牌项目”。从六年前针对街道党员干部每旬一次的纯知识讲座,到如今在江宁家喻户晓的大众终身学习品牌,“谷里讲坛”截至去年底已经扎扎实实走过了145期的课程。

谷里街道社区教育中心主任纪永回介绍,此次学习周,他们精心准备了7场“接地气”的主题活动,加上各个社区筹备的活动,达到了20多场。一场名为“如何防范电信与金融诈骗”的学习活动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主要针对社区老年大学的学员,还有就是街道下辖11个社区,每个社区派10名代表参加,他们听完课回去对社区居民进行二次传播。”

“每年年底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培训内容征集等形式,让居民‘点菜’,我们社区教育中心联系专家‘备菜’,最后在讲坛上互动交流、实践‘品菜’。”纪永回表示,他们的做法就是追热点,看准就学,让江宁人的生活永不掉队。

南京人周末喜欢去谷里“淘”农家乐早已不是秘密,“我们这次学习周期间就会举办一场农家乐中式烹饪技能大赛,40户农家报名参加,占到了我们谷里农家乐的80%以上。”

纪永回透露,这次技能大赛有两项现场比拼,一是必选项目——制作谷里鱼丸,“南京人都知道,来谷里肯定要吃鱼丸”;还有一项属于“自选动作”,各家亮出自家的绝活儿,烧一道招牌菜。“这段时间正在家里苦练厨艺呢,有一种小学生要上考场的感觉。”谷里一家农家乐的老板笑着说。

核心价值观、情商开发等入选课程

江宁东山街道此次学习周端出的7道学习餐分别是价值观论坛“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讲座“情商开发”、东山母亲学吧“提升母亲素质,培育时代女性”、法制教育“市民法律知识”、健康讲堂“宣传健康知识”、社团活动“葫芦丝器乐培训”以及电脑技能培训。

每次关于提升母亲素养方面的学习讲座,课堂爆满的场景都让东山街道社区教育中心主任宗美芳印象深刻,“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有一个80后妈妈,跟着丈夫进城务工,孩子已经上二年级了,一开始在育儿方面毫无头绪,‘东山母亲学吧’的课一期不落,一段时间之后,她自己整理了厚厚一本育儿心得,甚至给其他妈妈上课。”

说到针对性,东郊小镇小学的弟子规操展示不得不提,“这次学习周期间将举办的弟子规操展示涵盖了学校所有二到六年级的学生,一共545个孩子。”学校德育处老师王爱玲说,终身学习的概念越来越重要,教育从孩子抓起同样值得重视,“我们平时就制定了很多跟国学经典相关的课程,传统文化教育是学校的一个特色。”

传统文化也是江宁居民非常喜欢的活动。江宁区博物馆馆长许长生告诉记者,在开幕式当天,江宁区博物馆在江宁区市民活动中心举办《传承传统文化,创新学习模式》图片展,同时,他们还与南京市江宁区童心缘发展指导培训中心、诚明书院共同举办《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知礼读经懂感恩》汉服“成童礼”活动。

新型职业农民、农民进城课程大受欢迎

湖熟街道的“湖熟耕学堂”入选2016年南京市“百姓喜爱的终身学习活动品牌”,湖熟街道社区教育中心主任褚军告诉记者,他们在学习周期间准备了一场名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学习活动,原计划70人参与的活动前期报名人数达到了两百多,这背后,是湖熟“职业农民”的兴起和火热。

“我们根据湖熟街道农业特点开设了五个职业技能培训工种:农作物植保工、蔬菜园艺工、茶叶园艺工、水产养殖工、家禽饲养工,分别给每个工种制定了教学计划,两年里,成功举办了39期职业农民培训班,3670人取得职业农民资格证书,‘职业农民’占湖熟农业人口比例达15%以上。”

耀华社区农民张荣发在参加了为期4天的职业农民培训后,按照教授讲的科学方法制作茶叶,提升了茶叶的外观和口味,卖出了好价钱,当年收入增加近5000元;家住东阳社区的陈喆远,是一个新生代农民,作为80后的青年,他乐于学习,每次举办职业农民培训他都参加,在专家的指导下,他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摸索出了一套科学无土栽培技术,将部分可观赏、可食用、有各种保健功效的蔬菜“搬进”市民家中,效益不断提高,现在平均每年纯收入达20万元,成了湖熟街道和周边群众眼里的“好青年”“致富能手”。

通讯员 宋翔 记者 成岗 黄欢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南京市江宁区湖熟街道社区教育中心 管理员登录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