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居民课堂>>校本课程>>文章内容
膺福街卢氏:清白纯正,识廉守俭

发布时间:2016/5/13 15:24:56 作者:齐晋 浏览量:516次

“家风隽永 德润金陵”南京历史上的传统家规之九

膺福街卢氏:清白纯正,识廉守俭

【家训解读】

“务以清白纯正为本,以睦宗族和乡里为先”;“成立之难如登天,覆坠之易如燎毛。此言当为猛省”;“须学礼义,识廉耻,务稼穑,守勤俭”——这是南京卢氏家族家规家训。

卢氏一族谨遵祖训,安守本分,诗书传家,家族后人至今活跃在我市各行各业。

“务以清白纯正为本,以睦宗族和乡里为先”:做人要清清白白,坦坦荡荡,光明磊落,品行端正;宗族里的人要和睦共济,与邻为善,行礼让,重节义。

“谚云:成立之难如登天;覆坠之易如燎毛。此言当为猛省”:谚语说:一个人成材、一个家庭兴旺发达,需要一步步向上攀登,付出巨大努力;而一个人、一个家庭衰败堕落,则可能像火烧绒毛一样容易。这句话须牢记在心,深刻自省。

——原文摘自卢氏《家规禁约十六则》

【家风故事】

城南中华门城堡东侧,曾经有一条街巷叫膺福街,街口旧时有一座卢氏家族宅院。1760年至1765年间,润州(今镇江市)卢树德、卢树玉兄弟两人来到南京,在此从商、定居。

卢树德(1745年—1766年)早逝,卢树玉(1752年—1819年)创业有成。自卢树玉次子卢光纶(1790—1854年)开始,历经八代人不懈努力,卢氏一门逐渐发展成为南京名门望族。

卢氏《宗谱》里载有《家规禁约十六则》,列明 “教子孙”、“和兄弟”、“敬长上”、“睦宗族”、“慎交游”、“安本分”等家规。

“凡吾宗子孙,上者,教之务读诗书,使之处则为师儒,出则为卿相。次之,资质愚蠢,亦须学礼义,识廉耻,务稼穑,守勤俭。”此为家规“教子孙”中的一段话。

在这样家庭环境熏陶下,学习上进成为卢氏家族子弟自觉恪守的家风,后辈中人才济济。其中,最为突出者有卢树玉之孙卢崟(1834年—1893年)。卢崟同治十年(1871年)中进士,其后任翰林院编修。光绪五年(1879年)任云南学政,后主讲南京尊经书院。

卢崟曾孙卢前(1905年—1951年),字冀野,我国著名诗人、学者和教授。

1925年,卢前父亲去世。此时,上有寡母、下有年幼弟妹的卢前,毅然承担起一家人生活重担。

他的一位好友这样写道:“(卢前)本职任国立暨南大学教授,兼职分在上海、南京……故一星期中,两天在真如,两天在上海,两天在南京,一天在火车上,余笑问之曰:‘不累乎?’其小胡子一皱,微笑而已。”

著名女兵作家谢冰莹(1906年-2000年)在《记卢冀野先生》一文里写到:卢前是一位有着“赤子之心”的人,“在任何场合,只要有冀野在座,每个人都会感觉轻松愉快”。他教书、治学、写作、交友、处世种种,无一不是本着纯洁之心出发。

卢前曾写有一首小诗《本事》:“记得当时年纪小,我爱谈天你爱笑,有一回并肩坐在桃树下,风在林梢鸟在叫,我们不知怎样困觉了,梦里花儿落多少。”后来由有“中国现代音乐之父”之称的黄自先生将其谱成歌曲,在大江南北广为传唱。

抗战期间,卢前诗集《中兴鼓吹》被赠送给前线将士,鼓舞抗战士气。

卢前四弟卢绳(1918年-1977年),为著名古建筑学家,创建天津大学建筑系。卢前堂弟卢震京(1906年-1969年),图书馆学家,曾任南大教授。其编著的《图书学大辞典》,被公认为中国第一本图书馆专业工具书。

【今人风采】

卢前堂弟卢正纲之子卢咏椿,是我国著名歌词作家,江苏音乐文学学会副主席。1964年清明节,卢咏椿诗作《踏着烈士的脚印前进》,被谱成曲传唱全国。

卢前堂姐卢正瑶之女叶菊华,是规划重建夫子庙风光带的建筑学家。

1983年,南京启动夫子庙风光带建设工程,时任市建委总工程师、夫子庙重建规划总工的叶菊华,为风光带建设作出了贡献。如今,年逾七旬的叶菊华依然是南京老城南改造的规划顾问。

本报通讯员 金戈 宁纪轩

本报记者 许震宁

(2016年5月13日))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南京市江宁区湖熟街道社区教育中心 管理员登录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