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教育,别丢失了情感
发布时间:2016/2/24 15:31:21 作者:齐晋 浏览量:518次
【江苏科技报】
儿童教育,别丢失了情感
2016-02-24
■本报记者 陶韬
近日,网上流传一则视频,一名中年女子,在医院狂扇因重病卧床不起的母亲耳光,并且怒骂:“你咋不死了呢”……消息一出,引起市民广泛讨论,震惊心痛的同时,有网友表示:爱护崽子是动物的本能,但动物没有爱护父母的本能,孝道是后天的教育。相关教育专家认为,对于儿童的情感教育,确实值得家长们关注。
父母应言传身教些什么?
关于孩子打骂父母的相关报道,网上已经屡见不鲜:一名15岁男孩因为妈妈不给钱打游戏,追打妈妈;9岁小女孩因为妈妈没给买发夹,对妈妈动起了手;更有报道称,男孩因为妈妈没给买玩具,伸手掐妈妈的脖子,但妈妈怕伤到孩子不予还手……
孩子出现这样的问题,家长首先需要审视一下自身:是否曾在孩子面前,用暴力解决问题。国家高级育婴师、早教专家吴晴表示,家庭是幼儿的第一学堂,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触动孩子的神经。比如孩子在很小、还不能分辨是非时,看到父母对待家人很冷漠、粗暴甚至虐待,孩子以后自然也会用同样的方式对待亲人。“父母的行为往往是孩子的效仿对象,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
“我曾亲眼目睹,马路上一个十来岁的男孩对他的母亲动手,而母亲叫孩子轻点。轻点意味着什么?等于默认了孩子的打人行为。”吴晴说,当孩子无礼动手时,一定要立刻制止这种行为,并鼓励孩子说出打人的原因,告诉他可以通过倾诉或运动等方式宣泄不满。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经常开展礼貌用语教育:尊重长辈,关爱他人;不论什么时候什么场合,重视家人的存在;见面要打招呼问候;在接受他人帮助或者礼物时,提醒孩子说“谢谢”,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指导孩子真诚地表达感激之情。
别让孩子觉得爱有条件
兮兮是个三岁的女孩,妈妈带她去爷爷家玩时,问她喜不喜欢爷爷,兮兮告诉大家:“如果爷爷带我去坐木马,我就喜欢爷爷。”家人都觉得,兮兮这样回答很聪明可爱。家人因为兮兮学会了谈条件的智慧而高兴,其实更应该反思:在兮兮看来,爱已经有了条件,只有满足了她的条件时,她才会爱家人。
尽管我们都知道,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条件的,但在中国家长的表达方式中,给孩子的爱是有条件的。吴晴告诉记者,“3—6岁是孩子情感发展和教育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的孩子对社会充满好奇,也非常敏感。在我接触到的很多家长中,他们经常会和孩子说,‘如果你乖乖的,我就爱你。’‘如果你不听话,我就不爱你了。’孩子长期接收到这样的信息,自然会认为,家长的爱是有条件的。等孩子长大了,他们对家长的爱也是有条件的。所以,爸爸妈妈要注意,不管孩子事情做得好与不好,都要爱孩子,不要让孩子有种在交易的感觉。”
吴晴建议,在家庭的日常相处中,爸爸妈妈可以和孩子之间形成一种良好的互助关系。比如让孩子帮忙拿筷子、碗,和家长一起做家务等,让孩子有家庭成员感。同时为孩子营造健康幸福、和谐美好的家庭氛围,请孩子帮爸爸妈妈过生日,让孩子学会关心父母,并把父母当作知心朋友经常沟通交流。
表扬与挫折并行
幼儿期是萌发各种情感的重要时期。幼儿的情绪具有易冲动性、不稳定性、外露性,情感内容不丰富,情绪的调控能力比较薄弱,因此加强情感教育就显得更重要。吴晴表示,“孩子从小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孩子表现好时,家长需表扬,但也要让孩子尝试挫折,不能让孩子只听表扬不听批评。”
当孩子遇到挫折时,家长不必急于插手协助,否则会导致孩子丧失主动学习的机会。例如当孩子与小伙伴发生争吵,家长可以偷偷在一边观察,而不应插手宝宝的纷争,这样可以让孩子学习与小伙伴相处的技巧,教会孩子懂得谦让,学会互助友爱。爸爸妈妈可以通过童话故事等,告诉孩子如何应对挫折,培养孩子积极健康的情感。
当孩子完成某项任务时,爸爸妈妈应及时给予鼓励,比如孩子从幼儿园回来,告诉你,今天拿到了小红花,爸爸妈妈一定要给予热情反馈,不能打击孩子的信心。
上一篇:过节前,要陪孩子做7件事
下一篇:8种方法让孩子真正爱上读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