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社区教育>>市民学校>>文章内容
南京市江宁区科普工作贴民生

发布时间:2016/2/24 15:23:26 作者:齐晋 浏览量:456次

【江苏科技报】

南京市江宁区科普工作贴民生

2016-02-22

■本报记者 夏文燕

今年年初,南京市江宁区被中国科协授予“2016-2020年全国科普示范区”。对江宁区科协来说,这既是对他们工作的肯定,更是一种“激励”。如今,江宁区的科普工作件件贴民生,项项有实效。

【创新青少年科普】 3D打印进课堂

江宁区的青少年科普工作有自己独有的特色。其中,推进3D打印课程进学校工作的开展不得不提。

如果你参与一堂3D打印课程,就会发现,这堂课与传统的课程教学不一样——系统的3D原理“藏”在一个个故事中,格外生动;演示3D的建模、打印流程,学生不动手可不行,一堂课下来,学生们学得很“欢乐”。

南京市东山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蔡小平在“2015年全国科普日——江宁东山街道3D打印科普校园行”活动上曾说,3D打印课程既增强了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又为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营造了环境,“专业教师授课,社团形式参与,大部分同学对3D打印课程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2007年,江宁区科协创办的区青少年科学工作室,每年开展中小学生机器人和发明创造课程,科技创新作品不胜枚举。创新氛围和平台的营造,让一批青少年的科技创新作品在国际国内获奖。

【科普惠农又兴村】 甜了横溪的西瓜

提起江宁区的横溪街道,西瓜的甜美总让人难忘。横溪街道的新杨社区更是有名的“西瓜村”。近年来,在区科协的指导下,新杨社区依靠南京市蔬菜研究所专家们的技术指导,以及免费提供的种苗,种植了“苏蜜八号”“新金兰”“凤光”等新品,收入年年攀升。

横溪街道科协副主席徐颂涛说:“每年,南京市蔬菜研究所都会提供10个新品种的3万多株瓜苗。”除了种苗,专家们还传授蜜蜂授粉、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综合集成防治等技术。借助专业的技术指导,新杨社区的西瓜如今平均亩产值能达到10000—12000元,比过去增加了20%。

“与南京市其他区不同,江宁区有大片的区域是农村,所以科普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惠农。”江宁区科协主席谢桂明表示。新杨社区只是江宁区科普惠农的一个示范点。近年来,随着该区“百名专家进百村、科普惠农助发展”工程的深入开展,6个专家服务团、50多名专家与麒麟锁石村等18个重点结对村开展科技帮扶活动,初步形成了专家带大户、大户带农户的科技帮扶格局。

【科普信息化传播】 资源平台更接地气

“互联网+”时代,江宁区科协的科普工作也搭上了信息化快车,电视、报纸、网络、电子屏等传播方式一个都不少。

以电子屏为例,谢桂明介绍说:“到2015年全区累计配置了122台电子屏,用以科普信息传播,到2017年,全区将实现所有社区和重点区域电子屏全覆盖。”

承担着科普知识传播的电子屏不仅要规划好、使用好,更要管理好,不断开发其功能。在电子屏科普知识阅览功能的基础上,江宁区的东山街道泥塘社区还结合实际工作,对电子屏进行了“二次开发”,“大屏里增加了不少特色内容,社区警务、社区医疗、公共交通等,居民想了解辖区内的相关政策,都可以在大屏上直接查阅。”社区工作人员向记者演示了经过“二次开发”的电子屏。通过多角度资源的开发,电子屏在江宁的使用更接地气。

【体系化组织建设】 服务好科技人才

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基地、欧美同学会留学报国基地,江宁区成为全省唯一拥有国家级人才“三基地”的行政区域。如何服务好科技人才?江宁区科协铆足了劲。

2015年,江宁区新组建区心理学会、东山国际企业研发园科协,新成立高新技术企业科协,全区区属学会、园区科协、企业科协总量分别达19家、4家和16家,重点园区实现了科协组织全覆盖。

通过园区科协遴选企业,再发展企业科协,架构科协组织体系,以组织建设带动工作推进。“建这些学会只是第一步,如何发挥组织作用,是我们更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谢桂明说。

学术年会、青年科技论坛、优秀科技工作者及优秀学术论文评选每两年一届,交叉举办,这些活动在江宁区已经开展了很多年。未来,还将有一系列工作“走马上阵”。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南京市江宁区湖熟街道社区教育中心 管理员登录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