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社区教育>>生活休闲>>文章内容
方言、普通话同时学宝宝语言能力更强

发布时间:2015/12/6 10:41:06 作者:齐晋 浏览量:468次

【江苏科技报】

方言、普通话同时学宝宝语言能力更强

黄先生是湖南人,媳妇是山东人,两年前喜得贵子,双方老人轮流来京帮着照顾孩子。随着孩子长大说话,不可调和的矛盾接踵而至:爷爷奶奶在的时候,跟孩子交流用湖南话,结果孩子把“湖南”说成“福兰”;外公外婆来了,孩子又学了一口山东话,简直是个小“水浒好汉”。小两口一个劲想拿普通话矫正孩子的口音,无奈工作忙,带孩子时间短,总敌不过方言的耳濡目染。

调查显示,全国范围内有近一半的孩子接受隔代教育。不少在大城市工作生活的小夫妻来自不同城市,父辈又往往不太会说普通话,导致育儿过程中普通话与方言“打架”的现象在不少宝宝身上都有显现。

从发展心理学角度看,一般情况下,孩子在1岁左右逐渐理解语义,但在这之前的1年,他处于语言的“吸收期”,已经开始练习控制发音、掌握语义,为日后的“开口说话”做准备。在10—14个月,孩子往往就能说出具有概括性意义、能被他人理解的词了。孩子本身就拥有自我内化多种语言的能力。即使孩子在多语言环境下成长,也不会对其语言发育产生很大影响:这样的孩子一般说话较晚,且有可能出现各种方言混在一起表达的现象,但通过一段时间的内化,便会分清各个方言的差别,游刃有余地切换。所以,多种方言不但不会影响孩子对普通话的学习,还会促进孩子语言能力发展。家长不必过于担忧,更不要因此破坏家庭关系。

最后,学普通话和外语固然重要,但方言是中国地域文化的载体,是中华文明长盛不衰的内在机制。因此,切不可因噎废食,完全“封杀”孩子学习方言的机会。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南京市江宁区湖熟街道社区教育中心 管理员登录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