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下基层要走“小路、弯路、回头路”
发布时间:2015/11/4 8:59:58 作者:齐晋 浏览量:576次
【江苏科技报】
干部下基层要走“小路、弯路、回头路”
领导干部下基层,是带着为困难群众送关怀,带着为人民群众解难题,带着为群众发展出谋划策的目的而去的,按理说应该要接触当地的基层群众,然而,当前有些领导干部下基层,却存在着一种“泥路不走,弯路不选,远路不去” 的不良思维,将下基层当作形式,当作体验,甚至当作观光来对待。说是下基层,却只是在交通发达的地方转转,只是在公路沿线的村居转转,说是去了解困难,说是去了解民情,却只选路好走的地方站站。殊不知,基层的真实情况,更多的是在泥路处,弯路处,困难的群众更多生活在远路处。
领导干部到基层走访调研时,要不走大路走“小路”,聆听最真实的声音,了解最真实的实况,解决最迫切的问题。多走“羊肠小路”,多到群众生活最困难的地方去,到基层工作最薄弱的地方去,到问题和矛盾最突出的地方去,倾听最真实的声音,了解最基层的实底。笔者认为,领导干部下基层除了要走好“小路”外,还要走另外“两条路”。
走“弯路”才能找准症结。有的领导干部下基层,在不了解情况的前提下就开始指手画脚,发号施令,弄得基层执行不好、不执行也不好。建议领导干部下基层不妨多走点“弯路”,多绕点“圈子”,听听群众是怎么说的,问问群众是怎么想的,看看基层是怎么干的,只有通过“望、闻、问、切”抓住让群众闹心的“难”,找准制约基层发展的“结”,拿出有效举措,才能一针见血解决问题顽疾,否则下基层就会成为“吓基层”,既劳民伤财又有损形象,百害而无一利。
走“回头路”才能保证落实。都说好马不吃回头草,好汉不走回头路,然而,笔者却认为领导干部下基层,多吃点“回头草”、多走点“回头路”未尝不是件好事。有的地方领导干部下去了,也带着问题上来了,然而自此便“销声匿迹”,永无下文;有的地方文虽然下来了,下面却落实不到位,甚至不落实,政策再好也只是“一纸空文”……建议领导干部下基层不妨多吃点“回头草”、多走点“回头路”,常回基层看看制定的政策是否符合基层实际,常到基层问问群众反馈的问题是否得到解决,事情处理得是否满意,否则下基层就毫无意义。
上一篇:南京“十四条”力挺创新创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