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校科技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发布时间:2015/5/27 8:46:30 作者:齐晋 浏览量:594次
【江苏科技报】
浅谈学校科技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人才质量的提高,不仅表现在教给学生多少有用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进一步获得知识和创造知识的能力。科技教育作为一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基础教育,在开拓学生思维空间、改变学生思维观念、思维方式及思维习惯上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学校科技教育更需要有创新的理念与思考,以及前瞻的意识,才能为学生张开学习科学的翅膀,才能让学生放飞追求科学的理想。
活动引路——为科技教育放飞探索的梦想
孩子们是活泼好动的,做事主要是凭兴趣,因此科技教育必须通过活动来稳固兴趣,促使其转化为动机。丰富多彩的活动,必然使学生开阔视野,培养其对科学的热爱,也能让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得到检验。
科技教育的活动可以以“学生社团”的形式组成人员相对固定、过程相对持续的活动小组模式。学校可以组建科技活动社团,如科技制作社团、手工制作社团、标本制作社团、建筑模型社团、飞机模型社团、环保创意社团、科幻画社团等。环保创意社团可以让学生利用废旧材料,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尽情展示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也可以让学生研究节水、节能等发明;科幻画社团可以指导他们进行科幻漫画、科幻创意画、科幻电脑绘画的制作……学生在科技社团活动中展开全方位的思考、探究与发现;通过教师的讲解、诱导和激发,让学生走进自主探究的情境,亲自动手做一做,实践自己在课堂上学的理论知识,验证自己的猜想,让他们感受到研究就在自己身边,探究对他们而言并不神秘,从而再次激发他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浓厚兴趣,并能够有意识地运用现有的知识,探索小问题、发明新事物,从而真正达到有效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和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增强学生探究的勇气和创新的激情。
科技教育可以设立专门的科技主题活动。科技教育活动除了可以组建活动社团,也可以设立专门的科技主题活动。如有特定方向的科技创意活动:“智能穿戴 ” “未来城市”“ 理想教室”“新型交通”等;如综合性的科技创意主题活动:“奇思妙想”“梦幻天空”“芝麻开门”“我爱发明” “科技论坛”“头脑风暴”等,这些活动的成果可以通过“小制作”“小发明”“小实验”“小探究”等形式来呈现。还可以组织科技主题冬令营或夏令营,集中对科学兴趣浓厚的学生,让学生和老师在营内交流前沿科技信息,探讨科技创新小课题,在这些主题活动中让他们灵感的火花碰撞、思维激荡。
只要留心,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事物、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有可能成为科技教育的资源,因为科技教育不缺乏创意,只是缺少发现创意的眼睛。
资源提升——为科技教育开辟创想的天地
校园环境建设是学校科技教育资源提升的重要途径。校园环境对学生的教育是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为此学校要把校园环境创设摆上重要位置。校园绿树成荫、果实飘香、花草植被、郁郁葱葱,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也有利于学生认识自然中的各种花卉草木及其科目属性,增长自然知识。
校园科技文化建设是学校科技教育资源提升的有效手段。学校应营造浓厚的科技教育氛围,在适当场所应用学生的发明创造、在显要位置展示学生的创意成果,让学生时时刻刻感受到发明就在身边。还可以在校园内布置科技橱窗和科技走廊、各班布置科技角,设立“科普园地”栏目、校广播台开设“科技广角”专栏、编辑校园“科技报”……利用这些阵地介绍学生科技创新的故事和思路、介绍当前科技前沿的新技术、新方法、新理念……学生定然会如沐春风,畅游于科技创想的天地中。
学校硬件设施建设是学校科技教育资源提升的重要平台。学校一般都设有图书馆、实验室、劳技室、多媒体机房等基础功能室,不能让这些馆室成为摆设,要在科技教育领域充分发挥各类功能室的作用,用足、用好这些设施及设备。在此基础上学校可以根据自身实际筹建科学馆,为学生科技活动提供尽可能多的服务,并可以开发学校科技教育网站,为学生学习和交流科学提供平台。
课程开发——为科技教育播下希望的种子
科技教育与其它学科的整合。科技教育不应该是一门孤立的课程,也不应该只是科技辅导老师的任务,而应该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学校教育要把科技教育的目标与具体教学内容相联系,有机落实到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去,并尽可能地多组织有科技性质的学科活动,做到学科间相互渗透。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科技教育主要有三种形式:第一,探索研究形态的课堂教学,即把科学课程和劳动技术课程中的科技教育因素挖掘出来,形成“边做边学,边学边研究”的良好氛围。比如在教学课程中有“养蚕”的内容,就应该让学生亲身经历养蚕的全过程;如研究“无处不在的力”这一单元,就可以让学生去了解“苹果为什么会落地的故事”、探索“摩擦力的秘密”、探究“降落伞的原理”……通过经历这些观察、猜测、实验和验证活动去探究内在的科学原理,将极大地激发学生研究科学的热情。第二,渗透形态的课堂教学,即在当前的课程体系、内容的基础上,努力渗透相关的科普教育思想、科学思维方式、科学最新成果等,如语文课程里有“人类的老师”这一教学内容,可作为引导学生研究“仿生学”这一学科的切入口;数学课程里有“纳米”的知识,又可作为引导研究新技术的有效途径……这样的教学内容比比皆是,不胜枚举,只要教师有科技教育的意识,就能捕捉科技教育的创新点。第三,潜移默化的课堂教学,即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运用现代科技成果进行教学,通过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其在不知不觉中产生对科学知识的初步认识、向往和浓厚兴趣。在各学科教学中用知识武装孩子们的头脑,用科学实现孩子们的梦想。
科技教育与校本课程的整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课程应分为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进行管理,每一所学校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把科技教育创新作为一项重要的校本课程来开发,编制校本教材,设立专门的科技教育创新教育研究室,进行校本课程研究。通过校本课程的利用,让学生树立“不只做科技成果的享受者,要当科技探索的实践者”的意识。通过校本课程的利用使创新教育渗透到教学和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使科技教育向更高层次发展,使创新教育根深叶茂,蔚然成林,形成有地方和学校特色的科技教育。
科技教育与新课程理念的整合。科技教育可以和新课程的综合实践活动完美结合,因为新课程的综合实践活动领域中的三个内容(研究性学习活动、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的教育目标和科技教育创新基本上是一致的,科技教育能很好地成为综合实践活动教育的载体。研究性学习需要科技创新的思维方式和多彩的案例,科技创新需要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形式。二者相结合可以把科技创新推向更高层次,可以让研究性学习活动卓有成效。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科技实践活动可以作为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这样,科技活动能得到较好的时间和方法保障,社会实践活动也能有更为具体的活动内容。在社区服务中,学生可以把科技活动的成果应用到社区服务中,学校可以借此机会把一些专利推广到社会应用中,学生的社区服务也有了更高层次的服务内容。
人生会因科技创造而精彩,民族会因科技创新而永恒。我们应该坚信:“思想有多远,路就能走多远。”只要我们有目标,就有发展的引力,只要我们还有梦,科技教育的希望与成功一定会与我们同行。
(江苏省泰兴市鼓楼小学 王立伟)
上一篇:南京秸秆禁烧在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