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开启创业创新新局面
发布时间:2015/4/15 8:00:10 作者:齐晋 浏览量:485次
【江苏科技报】
加快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开启创业创新新局面
2015-04-13
本报记者 夏文燕
“2014年江苏省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达到7.1%,分别比2010年的4.9%和2013年的6.2%提升了2.2和0.9个百分点。”这一组摘自《2014年江苏省公民科学素质调查主要结果》的数据表明,去年我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取得显著成效。4月9日,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在南京召开,副省长、领导小组组长徐南平出席会议并讲话。省政府副秘书长、领导小组副组长陈少军主持会议。省科协党组书记、领导小组副组长陈惠娟作工作汇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各地科协负责人参加会议,省教育厅、省农委和省人社厅负责人交流发言。此次会议总结交流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情况,分析形势、明确任务,推动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走向纵深。
“创业创新”成关键词 主题科普活动瞄准新方向
据调查显示,过去的一年,江苏省公民参加过科技周、科技节、科普日等大型群众性科普活动的比例为11.4%,公众参与科普活动的热情有所提高。在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我省开展主题科普活动,有哪些经验,又该找准怎样的方向呢?
徐南平在讲话中特别强调了“创业创新”这个关键词。他说:“在新的发展阶段,只有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成‘草根创业’蔚然成风、本土科技创业型企业遍地开花、科技型企业家大量涌现的生动局面,才能增强内生发展动力,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奠定坚实基础。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要紧紧围绕这一工作重点,掀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
徐南平要求,全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要深入开展主题宣传活动,进一步厚植创业创新文化,科普宣传周、全国科普日和各专项科普活动突出创业创新主题:丰富主题活动内容,大力宣传“三创三先”新时期江苏精神,着力繁荣发展创业创新文化;着力将主题宣传活动延伸至学校、社区、企业和农村,开设媒体主题专栏,举办特色展示教育活动,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同时,继续办好创新创业大讲堂等活动,深入实施科技社团服务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计划。
会上,记者了解到,去年我省创新主题科普宣传活动已有所为。陈惠娟表示,2014年江苏主题科普宣传活动呈现出三个显著特征:紧扣民生需求、部门整体联动和高端科普进基层。她说:“我省创新科普宣传周、科普日、防灾减灾日等主题科普活动载体和形式,举办海峡两岸科普论坛等数千项系列活动;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将科学素质教育列入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教学计划;省教育厅推进校外科学教育场所向未成年人免费开放等实践,都充分展现了各部门整体发力的新成效。而科普志愿者联合行动,首席科技传播专家、服务团队、科普志愿者更将高端科普‘注入’基层。”在此基础上,今年我省的主题科普活动将更有可期。
加强科普信息化 让科学知识在网上流行
2014年,全省科学素质调查结果显示,公民通过网络获取科普知识的比率达51.8%,网络(包括使用计算机上网和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上网)成为继电视之后,我省公民获取科技信息最多的载体。
进一步提升科普传播信息化水平,是我省今年全民科学素质提升的重要一环。
“去年以来,我省强化科普信息化工作,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网络科普平台和公共场所视频终端得到较好发展。”徐南平说,“加强科普信息化工作要突出互联网思维,主动把各项服务做到互联网上,把科普渗透到网游、视频、网络社区、社交媒体、电子屏中,努力让科学知识在网上流行。”
陈惠娟表示,为进一步提升科普传播信息化水平,将研究制定加强科普信息化工作意见,以互联网+科普的形式集成、共享各成员单位资源;继续加强与传统主流媒体的深度合作,持续放大《科学会客厅》《科学生活》等科普品牌,制作更多喜闻乐见的科普节目;积极发挥新媒体科普传播的作用,加大面向新媒体的优质科普影视作品、网络科普游戏等的开发,发挥微信、微博等新技术、新方法的作用,深入推进与互联网企业合作,持续打造“科学梦想谷”网络科普平台。
江苏科普工作将迎来“云”时代。陈惠娟表示,今年我省还将探索建立科普信息化建设新机制,建设江苏省云科普信息服务系统,构建手机终端、微信、科普大屏、网络“四位一体”的服务系统等,探索解决科普传播“最后一公里”问题。
培育壮大科普产业 开拓市场形成产业链
科普产业发展是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科普需求的重要途径。去年以来,我省科普产业取得了快速发展:成立省科普产业联盟,新建10家省级科普产品研发基地,推介省级科普旅游线路30条、接待量超过100万人次。记者了解到,今年我省将充分发挥科普产业联盟作用,继续培育10家科普产品研发基地,大力培育科普产品研发、科普旅游、科普创作和新兴科普传媒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科普企业,加大对科普创作的扶持和奖励力度,鼓励科普创作和理论研究。
培育壮大科普产业与发展科普事业一样,也要讲方法、谋创新。徐南平指出,要使科普产业成为科普工作新亮点,要抓住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有力契机,加强科普产品研发开发,强化产品与市场的对接,开拓科普消费市场,培育科普产业链,并积极推动科普与文化、教育、艺术、体育、旅游等领域的融合,努力将科普产品覆盖到更多人群。
强化责任机制建设 谋划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未来
我省全民科学素质提升的新成效,离不开各地各部门群策群力的亮点工作,更离不开从组织领导、责任落实到监测反馈的责任机制建设。
去年以来,我省健全了组织领导机制,领导小组增补5部门为成员单位,首次将行动计划纲要重点任务进行分解,设立省科协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办公室。在健全监测反馈机制方面,实现 “居民科学素质达标率”的首次网上填报,开展公民科学素质调查工作。“而今年,我们还将进一步深化全民科学素质共建机制,建立目标落实机制、科学谋划机制和常态长效建设机制。”陈惠娟说。
会上印发了关于开展“十二五”《科学素质纲要》实施情况专项督查的工作方案和关于“十三五”《江苏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规划研究编制的工作方案。徐南平强调,要切实做好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十二五”总结和“十三五”规划制定工作,对照“十二五”目标要求,总结、查找和完善,提高工作水平。
4月上中旬,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组织的督查组将分赴13个省辖市进行实地督查。同时,在做好督查调研的基础上,我省还将抓紧研究制定《江苏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十三五”规划,提出2016—2020年的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举措。
创新驱动,建设新江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今年,江苏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将开创新局面。
下一篇:群众看干部关键看身边干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