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居民课堂>>政策文件>>文章内容
文明旅游,给他人一个优雅的背影

发布时间:2015/2/17 9:12:26 作者:齐晋 浏览量:446次

文明旅游,给他人一个优雅的背影
□左中甫
诗人汪国真在《热爱生命》中写道:“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在羊年春运已进入最高峰的时刻,这句诗不妨借来描述无数国人艰辛而幸福的旅程:40天时间,28亿人出行,春运构成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周期性的中国人口大迁徙”。在这些“旅客”中,又有为数众多的“游客”,也即利用春节外出度假的人们。他们,将留给世界怎样的背影?

答案还真不那么乐观。

前年,中央文明办、国家旅游局曾面向社会公开征集“中国公民旅游不文明行为表现”,广大网民积极回应,列举了十大类不文明行为:随处抛丢垃圾、废弃物,随地吐痰、擤鼻涕、吐口香糖,上厕所不冲水,不讲卫生留脏迹;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争抢拥挤,购物、参观时插队加塞,排队等候时跨越黄线;在车船、飞机、餐厅、宾馆、景点等公共场所高声接打电话、呼朋唤友、猜拳行令、扎堆吵闹……对这些“背影”,人们并不感到陌生。

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文明旅游”首当其冲地成为全行业第一大攻坚目标,可见,多年老大难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在有些国家或地区,“中国游客”还没有赢得应有的尊敬和礼遇,一些不文明游客的行为直接影响到其他游客的权益,让他们承受着不应有的舆论压力和偏见,旅行的幸福感、满意度因此明显受损。这样的现状,亟待改变。

游人“背影”是否文明,首先是个管理问题。比如说,从签约组团、办证通关到交通运输、旅途行程等关键环节,都需要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严格管理,切实把好护照关、组团关、出境关、交通关、落地关、行程关;再比如,对有不文明记录的游客,就更需要建立相应的制度,把相关不良行为纳入个人信用不良记录,以惩处不文明行为,警示和教育其他游客,如此等等。只有加强严格管理,方能形成“文明走遍天下,违规寸步难行”的制度环境。

游人“背影”是否文明,同时也是个人素养问题。钱钟书先生在小说《围城》中曾借赵辛楣之口有过一段精彩议论:“旅行,最试验得出一个人的品性。旅行是最劳顿,最麻烦,叫人本相毕现的时候。经过长期苦旅行而彼此不讨厌的人,才可以结交作朋友。”可以说,外在的管理手段再严格、覆盖面再广,也无法穷尽游人的全部活动,更无法全时空无遗漏监管。在加强管理的同时,还必须着眼于提升个人文明素养,引导和督促游客文明出行。在这方面,学校教育责无旁贷,舆论监督大有可为,社会各方形成合力很有必要。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有数据显示,2014年南京市出境旅游总人数超67万人次,与上年同期相比上升了24.02%;而在同期,江苏经旅行社组织出境旅游的公民人数突破145万人次,出境游市场实现爆发式增长。至于在国内旅行的人数,就更为庞大。走出家门、国门,每一个背影都是一面镜子,映照着个人素养,也映照着群体文明。春节是外出旅游的高峰时期,文明旅游广受关注。只有自律与他律相辅相成,方能留给世界一个文明优雅的背影。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南京市江宁区湖熟街道社区教育中心 管理员登录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