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居民课堂>>校本课程>>文章内容
告别“低头族”过个“走心年”

发布时间:2015/2/12 10:11:29 作者:齐晋 浏览量:217次

【江苏科技报】

告别“低头族”过个“走心年”

春节回家,你会带上什么礼物,给父母,给家人,给亲朋?

早过了物质匮乏、物流不畅的年代,交通网络、连锁商业、电子商务互联互通,五湖四海的风景旅程、千里之外稀奇古怪的八方特产,拨个电话动下鼠标就可在家坐等送货上门,回家的人们再也不用大包小裹手提肩扛、东贩西运,想给家人朋友带上一两件他们需要又能引发节日惊喜的新鲜别致的礼物,也越来越难。

家里的老父老母,其实只有一个愿望:什么都不用带,只要带上你们自己回来,就好。

逢年过节,从紧张忙碌一成不变的工作节奏中停摆,阖家团聚,原本就是中国传统,“常回家看看”“最大的孝顺是陪伴”的观念,近些年来也逐渐深入人心。但是,扪心自问,踏上归程或是身在家中的你,真的做到“带上自己回家”了吗?

从短信、微博到微信,越来越方便也越来越丰富的手机世界,也正在侵蚀春节团聚那浓浓的人情味。年夜饭上桌,我们习惯性地掏出手机拍照上传、发表瞬时的心情感言,随后的餐桌上,可能便是戳着各自的手机去搜寻自己喜欢的内容,或与朋友甚至陌生人交流,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好吃多吃点”的殷殷叮嘱里有心无意地回应几句。即使是全家同坐在电视机面前,你可能也再难兴致勃勃地和父母们一起聊聊对节目的看法,因为低头在玩手机,或吐槽春晚,或忙着向远方的客户或熟人短信、微信拜年。

比你的身体回家更重要的,是让你的心回家。转发别人写就的半通不通、过了五分钟温热就忘到脑后的心灵鸡汤,远不如给身边人一段认真倾听的时光、一个发自内心的微笑更有益处。面对面的交流,仍是人和人之间最有质感也最温暖的方式。

手机与网络原本是要用足人们碎片时间的工具,但眼下,它们的存在正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支离破碎,在不同信息之间不停跳跃的结果,是时时处处只及浅表片断,无暇深入,不能通达,精神世界也失去了完整独特的自我发展可能。

能不能从这个春节开始,让我们少一点手机和网络,多花一点时间,跟自己相处,和父母团聚,与朋友相乐,过一个“走心”的年?

上一篇:气味的印痕

下一篇:看破人生的无常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南京市江宁区湖熟街道社区教育中心 管理员登录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