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催生一批致富典型
发布时间:2014/10/23 7:51:02 作者:齐晋 浏览量:537次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催生一批致富典型
——湖熟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农民技能培训工作纪实
张勇的故事
52岁的张勇是湖熟街道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2011年3月初,他瞄准了市场商机,主动承包了11亩土地用于大棚蔬菜的种植。他认为凭他与土地打了半辈子的交道,肯定能够把蔬菜种植好。于是,他先期投资了8万元建了4栋拱棚和3栋温室塑料大棚。但是,由于缺乏技术支持,他不能合理应用“棚气”、调控温湿度,不能运用膜下滴灌浇水、科学打药治病等技术,结果,他的投资全部打了水漂。
正在他灰心丧气的时候,湖熟街道社区教育中心主动上门联系他,邀请他参加职业农民培训。最初,他觉得培训对他没有多少好处,便以没时间为由拒绝参加。当老师告诉他,中心邀请的金陵科技学院的专家可以帮助他解决大棚蔬菜的种植问题时,他心动了。试着听了一次,他便成了培训班听得最认真、提出问题最多的学员了。他还积极邀请金陵科技学院的专家到他的种植大棚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并和专家结成一对一的帮扶对子。
张勇得到了金陵科技学院专家免费提供的优质蔬菜种子和悉心的种植技术指导。当年秋天,他的大棚蔬菜成功上市,每个大棚毛收入都在2万元以上。之后,他又扩大了种植规模,增加了育苗棚,蔬菜品种也逐年更新。
现在,张勇成了大伙心中的种植能手,还主动帮助其他的蔬菜种植户共同致富。张勇逢人便说,多亏参加了职业农民培训!现在,张勇成了街道社区教育中心职业农民培训班的常客。
要探索张勇现象出现的根源,还得从湖熟街道实施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说起。
实施背景:农业现代化的迫切需求
湖熟街道社区教育中心主动联系省、市、区农业部门,了解培训的政策及要求,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相关文件精神;主动向街道领导详细介绍了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背景和意义。2012年9月,湖熟街道召开了职业农民培训工作会议。街道领导就职业农民培训的意义、培训的目标任务、各单位的职责和职业农民培训的要求做了详细阐述。会后,街道社区教育中心负责制订培训计划、聘请培训教师、落实培训工作。
2012年,湖熟街道召开专项工作会议,成立了由街道财政所、农服中心、劳动保障所、社区教育中心、各社区主任等组成的领导小组,印发了《湖熟街道关于大力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意见》,意见明确指出,湖熟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和农服中心共同承担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意见还明确了街道有关部门的职责。
湖熟街道社区教育中心主动与金陵科技学院讲师团联系,聘请该学院农科教方面的专家进行理论教学及实践指导;与街道农服中心联合制订培训计划;把街道22个社区居民学校作为培训点。街道社区教育中心根据本地农业特点开设了五个培训工种:农作物质保工、蔬菜园艺工、茶叶园艺工、水产养殖工、家禽饲养工。参加培训的人员都是来自农村生产劳动一线的农民,年龄主要在35—55周岁之间。
每次开展培训工作,街道社区教育中心需要做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提前一周向上级农业部门提交开班申请及培训计划,社区居民学校负责落实参加培训人员,街道农服中心审核参培人员资格及电子数据的采集,社区教育中心落实授课教师、实训场地、印制试卷及培训现场的教学管理和考核。街道社区教育中心专门制定了职业农民培训流程表,从开班申请到最后的资料收集共计12个培训流程都确定相关负责人,按照规定的时间节点层层落实,确保每次职业农民培训工作顺利地进行。
培训过程:不拘形式讲求实效
以“技能+基础”的培训形式为重点。湖熟街道社区教育中心依托江宁电大,面向全街道农民实施了“一村一名大学生教育行动计划”。该计划为农村培养具有大专学历的从事种植、养殖、加工等生产活动的人才以及农村经营管理能人。截至目前,共有459名学员先后在湖熟街道社区教育中心注册进行大专学历提升。
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街道社区教育中心面向农村致富骨干和带头人开展科技帮扶,促进广大农村劳动者由“体力型”向“智慧型” 转变。两年来,该中心先后举办农作物植保员、家禽饲养、水产养殖、蔬菜园艺、茶叶园艺等专项培训班57场,共培训3782人,惠及全街道22个社区。
构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课程体系。湖熟街道社区教育中心邀请了高校农科教专家共同编写校本教材。截至目前,该中心已完成《农作物植保员》、《家禽饲养工》、《水生动物养殖工》、《蔬菜园艺工》、《茶叶园艺工》5本校本教材,并由区教育局统一印刷,发放到全区所有街道。
开展远程教育培训。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开通了社区教育网站,加盟了奥鹏远程教育中心,与江苏学习在线、南京学习在线、江宁学习在线建立相互链接,网络课程、视频交互等学习活动都通过计算机、手机等访问形式实现,全街道22所社区居民学校都开通网络,构建了社区教育中心—社区居民学校—社区居民的远程教育网络,促进了教学手段创新和教学内容改革。
开展社会文化教育培训。街道社区教育中心以“周末社区大讲堂”、“全民终身学习周”、“道德讲堂”等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社会文化教育培训活动;中心教师每人每月到社区居民学校去上课一次,两年来授课对象累计超过3万人次。
开展政策法规培训。街道社区教育中心采取讲座、宣讲团和部门联动的方式,每年定期开展形式政策、法制培训等讲座。特别是聘请农业部门培训农民系统掌握农业扶贫开发项目申报、组织、实施与管理等方面知识,提高农民了解、掌握和运用农业政策与法规的能力;同时开展农民思想道德、责任观念教育培训,重塑传统农民优良品质,增强农民的组织观念,增强其对生态、环境、社会和后人负责的责任观念。
湖熟职业农民培训结出了累累硕果:
覆盖全街道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网络已经形成。目前形成了以街道社区教育中心为龙头,街道老年学校、农村政治科技学校为骨干,22所社区居民学校为基础的培训教育网络。
受益农民人数逐渐增多,效益逐渐显现。截至2013年年底,已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职业农民达3670人。“职业农民”占湖熟农村一线从业生产人口比达10%。像张勇这样的一批创业致富典型在农村开始涌现,成为新一代农村致富带头人。
基础设施:软硬件环境得到保障
构建规范统一的农民教育培训平台。湖熟街道社区教育中心积极联系街道农村科技学校、街道老年学校、街道农服中心、企服中心、劳动保障所等相关培训部门,整合相关培训资源,强化街道统筹领导责任,逐渐构建了以街道社区教育中心为核心的区域内统一的农民教育培训平台。根据各单位的实际情况,围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要求,湖熟街道社区教育中心落实了各培训单位的培训种类、培训任务。
组建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湖熟街道社区教育中心的文化课教师人数较少,远远满足不了培训需求。因此,该中心主动联系在宁的高等院校,聘请了金陵科技学院的5位农科教方面的教授组成了农科教讲师团,负责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提供专业技术支持。此外,该中心还通过街道办事处两次发文在街道内广泛动员,招募志愿者,最后形成了由80多名退休的老教师、老农技员、老干部等人组成的教师志愿者队伍。
推进社区居民学校建设。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加强了社区居民学校的建设。结合省级居民学校达标创建,历经两年努力,湖熟街道实现了社区居民学校全覆盖,98%的居民学校达省标,所有的居民学校都配备了远程学习教室、图书室、会议室。各社区建立了相对稳定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和志愿者队伍,由社区主任兼任居民学校校长。湖熟街道社区居民学校正逐渐成为广大农民就近学习的首选,在提高农民素质、推广农业实用技术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下一篇:土鸡养殖 科学高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