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药不管用的原因是什么?
发布时间:2014/9/3 12:51:42 作者:齐晋 浏览量:376次
吃药不管用的原因是什么?
经常听一些患者埋怨:吃了许多药,病情却未见减轻。服药后疗效不好原因很多,从而很多患者一生病就想买好要吃,或者就要求输液。吃药效果不佳除了假药、误诊这两项因素外,患者给药方法不当不能不说是重要原因之一。我们可以举出许多服药方法不当的实例,下面就是典型的几种: (1)服药时间不对。医生开出的药,往往只注明一日2次还是3次,但一天究竟在什么时辰服,是饭前还是饭后用?一般没有明确的细说,只好靠患者的用药知识和经验来判断了,可许多人又往往服药很随意,药效大打折扣也便在情理之中了。最佳的服药时间,应根据人体阴阳消长与时辰对应关系来服,这样服药后的效果最佳。比如,发汗解表药应在午前服。因为人体阳气从寅时(清晨3~4时)开始升起,渐渐加强,到上午最盛,然后渐渐减弱,到申时(15~16时)则阳尽阴生。因为发汗不只损伤人体津液,阳气也随之外泄。所以,发汗解表药应在午前阳气最盛之时服最好,以免过度损伤人体阳气,反而达不到应有的疗效。服药最佳时间应考虑药物的作用以及对人体少伤害为原则,比如驱虫药、盐类泻药宜清晨空腹服,因为此时胃里及十二指肠无食物,药物能保持较高浓度迅速进入肠内,发挥最佳药效。相反,药物对胃肠道有刺激的药,而食物对药物又没有多大中和作用的,这类药应在饭后15~30分钟服用。
(2)给药方式不对。用药不得法也会影响疗效。比如,心脑血管病突发,常取舌下含药的方式急救。有人却不知为何这样做,只把药往舌下一放了事。其实,含药的目的是利用口腔粘膜和舌下静脉直接吸收药物。所以,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把药物放到舌下口水较多的地方,有条件时还应把急救药弄碎,还可少量给水,以帮助药物被尽快吸收,发挥最佳疗效。再如,吃药时不喝水而干吞药片。殊不知这样做不但会影响药效,甚至还会发生不良反应。干涩的药物是经咽喉、食道进入胃的,水有护卫和润滑食道的作用;水能加速药物在胃里溶解的速度,加快胃肠吸收,增加血药浓度;水能冲淡食物和胃酸对药物的破坏,也能减少药物对胃肠的刺激。再如,服用磺胺类药物,由于其代谢产物溶解度低,容易在泌尿道中析出结晶,引起结晶尿、尿痛、血尿、尿闭等症,多饮水则可加速排泄,减少毒副作用。再如,服用解热镇痛药时,多饮水可增强机体散热能力,防止因出汗过多而造成水与电解质平衡失调而发生虚脱等。
(3)不注意忌口。有人服药时爱用茶水送药,这也是错误的。因为茶中有一种叫鞣酸的物质,能与药物中所含蛋白质、生物碱或金属盐等成分起化学反应,生成不易溶解的沉淀物,影响人体吸收,降低疗效。服用镇静安神功效的中药时,更不可饮茶,因为茶中含有咖啡因、茶碱等能兴奋高级神经中枢作用的成分,影响用药者调养休息。有因出现咽喉痛、口臭、牙龈红肿、便秘等“上火”症状者,在服用清热泻火药时不宜食用辣椒、大蒜、胡椒以及酒类、油炸、肥腻食品,以免给“上火”的身体“火上浇油”。在服用人参、党参、西洋参等滋补时,不要吃白萝卜。因为白萝卜具有行气消导作用,会减弱药效。反之,若因用人参等滋补身体时,导致胸闷、气短、腹胀等不适时,则可用白萝卜的消导行气功效来治疗。总之,服药时应少吃生冷、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免增加本已虚弱的脾胃的负担,加重病情,那就事与愿违了。
下面给大家介绍几种正确吃药的方法:
首先药片一般服用时,多喝些温开水,使药片容易吞下,并帮助溶化吸收,切忌干吞药片。服用糖衣片和胶囊剂,不可咬破和压碎,以免苦味或刺激性,妨碍吞服,影响药效。 药粉服用有三种方法:一是可先将药物溶解在少量水中,然后咽下;二是可先含一口水,再将药粉倒进咽下;三是可将药物撒在舌上,用温开水送下。 药水主要指各种口服合剂和糖浆等。糖浆类药物一般刺激性比较小,服后尽可能不要喝水。还有胃蛋白酶合剂也不宜加水,服后尽可能不要喝水,更不宜加白糖、果汁等甜味东西。而有些酸类和铁剂的药水,因对消化道粘膜有刺激。服用时要加水冲淡,服后并要漱口。 针剂其目的是为了尽快在人体内达到有效血药浓度,迅速发挥药效。故一般不宜于口服。舌下给药或含服一是舌下粘膜吸收快,吸收后可直接进入血液大循环;二是可避免胃肠道消化酶及酸硷度破坏。如硝酸甘油和速效救心丸舌下含服会很快缓解心绞痛。 中药与西药服用宜间隔1—2小时为最好。因西药容易同中药里的鞣质发生化学变化,失去药效,甚至产生一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停药一般来说必须在疾病症状消失后方可停服。如服药后发生过敏或毒性反应立即停服。如较长时间服药仍无明显疗效时,那也就没有必要了。但激素类、治疗帕金森氏病和控制癫痫病的药物等不能随意停用或骤然停药,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减少药量,逐渐停用。 吃药不喝茶俗话说“茶叶水解药”,这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因为茶叶中含有大量的鞣质,可分解成鞣酸,与许多药物结合而产生沉淀,阻碍吸收,影响药效。所以,不宜用茶水服药。
其次,应该严格按照说明书或者医嘱去做,该含服的含服,该嚼服的嚼服,千万不能觉得这是无关紧要的事情。 1.除了一些含服的药物之外,吃药一定要喝水,吃药不喝水的危害是很大的,轻则影响吸收,减低药效,重则刺激食管引起表面溃疡,甚至加重肝肾损伤,后果不堪设想。 2.不能根据自己的判断随便增减药量或者停药,例如发烧一定不可以盲目地吃退烧药,要查清病因;腹痛不可以随便吃止痛药以免延误病情;抗生素不能随便减量,或者总是换着服多种药物,以免引起耐药。 3.所有的药物都有好的作用和副作用,不能因为惧怕副作用而不吃药只能因噎废食。 吃药不宜喝奶粉牛奶含有钙、镁、铁等金属元素,可和某些有机碱类物质形成络合物,从而妨碍这些物质的吸收。所以,吃药与喝奶粉宜间隔1小时左右为好。 吃药不喝酒除了药物说明书注明,可以用黄酒服药以外,一般都不应用酒服药。因为酒能与药物迅速起反应,增强药物作用。药物也可增加机体对酒的敏感性,可能造成中毒或死亡。
上一篇:一日三餐怎么吃最合适?
下一篇:学会四种常用的快速止血方法

